(二)(13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节选自《绿》)
1.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是: 。(3分)
2.“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将句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吸引”好不好,为什么?(2分)
3.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句中加点的 “女儿绿”?(2分)
4.作者写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秦淮河的波,有何用意?(2分)
5.文段中先称梅雨潭绿为“她”,后来又称为“你”,这种人称的转变,有何表达作用?(2分)
6.选文的语言有三美:绘画美、动态美和音乐美。请从动态美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一)(16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殚其地之出 殚: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③猛浪若奔 奔:
④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志: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岳阳楼记》写景虚实结合。实写的景象只有“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是为什么?(2分)
4.《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分)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2分)
1.( )而不舍
2.半明半( )
3.肆无忌( )
4.茅( )顿开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1. (juān)刻
2.浩 (miǎo)
3. (chōng)憬
4. (chóu)怅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2分)
赏析:
默写。(共14分)
1.子曰:“温故而知新, 。 《论语》
2.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4.折戟沉沙铁未销, 。 《赤壁》
5.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6.最是一年春好处,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8.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稻花香里说丰年, 。《西江月》
10.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11.潮平两岸阔, 。 《次北固山下》
12.每至晴初霜旦, 。 《三峡》
13.晴空一鹤排云上, 。 《秋词》
14.宁信度, 。 《郑人买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