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2分)
赏析:
默写。(共14分)
1.子曰:“温故而知新, 。 《论语》
2.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4.折戟沉沙铁未销, 。 《赤壁》
5.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6.最是一年春好处,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但愿人长久, 。 《水调歌头》
8.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稻花香里说丰年, 。《西江月》
10.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11.潮平两岸阔, 。 《次北固山下》
12.每至晴初霜旦, 。 《三峡》
13.晴空一鹤排云上, 。 《秋词》
14.宁信度, 。 《郑人买履》
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用你最秀美的字写出含“狼”的四字成语,写3个即可。(3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写作。(60分)
请以“ 是一种享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全文题。
2、要有记叙或议论等表达方式。
3、不少于600字。
阅读古文《不责碎玉吏》(10分)
韩魏公在大名①,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叹服。
【注释】
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3分)
表里无瑕 坐客愕然 非故也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1分)
俄 为 一 吏 触 倒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韩魏公对两只玉盏的珍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古文《桃花源记》(17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A.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加横线字的拼音和字义。(4分)
|
A.怡.( )_______ |
B.遂( )_______ |
|
C.为( )________ |
D.语( )_________ |
3.在下段括号中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3分)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皆叹惋。
4.翻译句子,注意加横线的词:(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中人为什么“皆叹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