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 
|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 
|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 
| D.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头晕目眩齐心协力耀武扬威唯唯连声 | 
| B.阴晴园缺语无论次隐姓埋名一代天骄 | 
| C.多姿多彩眼花瞭乱无动于中变化无常 | 
| D.随生附和不可思议左右逢圆一泻千里 | 
下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眩目(xuàn) 瞬息万变(shùn) 魅力(mèn)
B.娴熟(xián) 摇曳(yè) 恬雅(tián)
C、屋舍 (shě) 阡陌(qiān mò) 便要还家(yào)
D、决眦入归鸟(zì) 老妪(yù) 幽咽(yān)
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我们便由少不更事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春年华我们背起行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当我们打开行囊,清点着自己的收获时,才发现自己的行囊里,既有理想、憧憬、成功、责任,也有失败、忧愁、烦恼……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份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 ;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品析古诗
江城子 密州出猎(7分)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 ,千骑 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2.选出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 )(2分)
|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 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 
|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3.本词运用了不少的典故,试说说下列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任选一题作答)(2分)
“亲射虎”:
“遣冯唐”:
以人为鉴(8分)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o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e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皇帝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郑公魏征卒( )(2)并为书石( )
(3)可正衣冠( )(4)朕亡一鉴矣( )
2.选出对划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分)
①郑公魏征卒 ③并为书石
②士卒多为用 ④得鱼腹中书
|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 
|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 
3.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