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

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分)

2. 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2分)

                                                                    

 

1.“望”(1分)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1分) 2.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或解释为,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 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1)理解标题的词语的作用,这里的“望”总领全篇;(2)从诗句使用手法角度来理解诗句的情感,这里可理解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 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恨别之情。 考点:这是有关诗歌的鉴赏考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足为外人也          大之行也,天下为公。

B无案牍劳形            闻,欣然规往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者。

D濯清涟不妖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2.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3.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B.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总括莲花的品格,再分别从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美名远扬等美好品质。

C.乙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D.甲文通过对所居房屋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查看答案

请你选出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 (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铁路客车动车组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⑤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⑤

D.⑤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阳光灿烂、繁花似锦,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

B.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天气,云南地区甚至达到特大干旱等级。

C.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D.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