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
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_
3.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___
4.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
5.数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
6.犹有花枝俏_______________
7.寂寞开无主________
8.更著风和雨_________________
给画线的字词注音。
惟余莽莽( ) 成吉思汗( ) 分( )外妖娆( )
数( )风流人物 寂寞( )( ) 驿( )站 花枝俏( )
更著风和雨( ) 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
|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
|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
|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
①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②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③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④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⑤“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⑥“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⑦“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⑧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⑨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你如何理解⑥⑦两段中弟弟和妹妹说的这两句话?
2.如果要你说“月亮是个什么”,你会怎么说?
3.孩子的童真在文中展露无疑,请找出一句试作分析。
4.本文写中秋之夜兄弟姐妹团聚,在祖母指引下共同赏月,作品基调温馨、融洽、积极、向上,下列诗句中哪一句的意境与它相似?( )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
5.古人说“意有所极,梦亦同趋”,意思是说,心中有想去的地方,梦中也会同样前往。假设孩子们在沙滩上甜甜地睡了一会儿,还美美地做了一个梦,他们会梦到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描写对象,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或比拟人世盛衰,或抒发思乡之情,或祝愿天下离人。请写出古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及其出处。
本文多用叠词,一切就着孩童的感受和心理来写,充满童真童趣。熟读课文,填空:
1.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 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 的, 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 的桂树, 的枝, 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 的骨朵儿了。
2.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 的 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