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

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C 【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此题的正误要从整体上把握词的意境及其表现手法。A项是将此词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从全词的内容和立意看,确实与陆游的不同,故A项对。B项分析词的开头两句,从成词的背景看,此刻我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新中国面临很多困难,正所谓“风雨送春归”,而我国人民在困难面前确是乐观向上,就是词中所言“飞雪迎春到”,故B项是对的。C项未能分辨梅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的区别,应该是由外而内的表现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故C项是错的。D项是全词的主题,故是对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②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③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④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⑤“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⑥“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⑦“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⑧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⑨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你如何理解⑥⑦两段中弟弟和妹妹说的这两句话?

2.如果要你说“月亮是个什么”,你会怎么说?

3.孩子的童真在文中展露无疑,请找出一句试作分析。

4.本文写中秋之夜兄弟姐妹团聚,在祖母指引下共同赏月,作品基调温馨、融洽、积极、向上,下列诗句中哪一句的意境与它相似?(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5.古人说“意有所极,梦亦同趋”,意思是说,心中有想去的地方,梦中也会同样前往。假设孩子们在沙滩上甜甜地睡了一会儿,还美美地做了一个梦,他们会梦到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描写对象,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或比拟人世盛衰,或抒发思乡之情,或祝愿天下离人。请写出古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及其出处。

 

查看答案

本文多用叠词,一切就着孩童的感受和心理来写,充满童真童趣。熟读课文,填空:

1.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       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            的           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           的桂树,         的枝        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       的骨朵儿了。

2.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        ,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                  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查看答案

本文选自          ,作者是          ,          (时代)作家。

 

查看答案

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    )忽   jí(    )妒 

面面相(    ) 争(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