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示填空。(4分)
小说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总是以他(她)鲜明的特点反映着某一时代一群人的特性。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是 的典型;
《一厘米》中的陶影 , 是许多 的模板;
诗文默写。(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2. ,夜吟应觉月光寒。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4. ,浓睡不消残酒。
5.泾流之大, , 。
6.《约客》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的诗句 ,__________。
7.《水调歌头》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 。
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7分)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A遨ào然挺tǐn立,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B炽zhǐ热lè的太阳,向C广袤mào无垠yín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D润lùn如油高ɡāo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1.划线的词语书写与注音都正确的一处是( )(2分)
2.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 )(2分)
A.玲珑剔透 B.器宇轩昂 C.锐不可当 D.抑扬顿挫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出来。(3分)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拔去心灵的杂草
自从加盟网上“开心农场”,每天有不少时光与“种菜”“除草”“收菜”“偷菜”为伍。与别人热衷“偷菜”不一样,我感触更深的,是“除草”的过程。
按游戏规则,每天主动为菜地“除草”的,可以增加积分。在自家菜地“除草”的同时,热心帮他人菜地“除草”者,也能增加积分。一时间,偌大的农场,“除草”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为了快速获得积分,每日里,我在密切关注自家菜园的杂草之外,还主动深入好友的菜园,想做些“除草”工作。这时才发现,大多数人的菜园居然十分干净,原因是想帮别人“除草”的人太多了;即使某类“不讲究”的菜园,菜地的杂草还没发芽,即有“热心人士”前来光顾。“除草”和“偷菜”一样,成了农场引人注目的另一道风景。
“热心人士”是否真的热心?无草的菜园是否真的“干净”?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虚拟的网上菜园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人与人之间的虚荣、争斗与功利。设想如果没有那点积分奖励和升级的诱惑,相信很多人出于自私心理,不是去帮对方除草,而是巴望他人菜园杂草疯长,甚至去种些草种,让其等级分远远落后于己而后快。
每个人的心灵都会长些不健康的“杂草”,而要清除这些“杂草”,不能指望别人。这使我想起某幼儿园老师的奖励,凡是主动扫地的学生,可以获得小红花和实物。结果,小朋友们在后来各类活动时,处处讲价钱,索奖励,虽然手脚貌似变得勤快,但功利心却成倍增长。生活环境变洁净了,但心灵环境却受到“杂草”的污染。
追名逐权,落井下石,唯利是图……这些都是每个人心灵菜园上衍生的“杂草”。它们隐藏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隐藏在衣着光鲜的背后。人心都是向往质朴,向往自然的,当我们超纵鼠标的手,伸向别人的“菜园”的时候,是否想过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播洒爱心,还是为了成全功利之心?
1.1、2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从内容上看,文中“心灵的杂草”指的是什么?(3分)
3.文章第4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3分)
4.请按照议论文的行文特点为本文补写一个结尾。(3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混入北图
带儿子混入北京图书馆,蓄谋已久。
我带孩子参观过许多展览、许多博物馆。四岁时便让他独自去爬长城,我坚信那份磅礴与宏伟,会渗入他的骨髓。少年是一块虚怀若谷的包袱皮,藏进什么都最稳妥,一辈子都能闭着眼摸到。
北图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和北京最美的建筑之一,但它只对成人开放。门口很随意地写着(想象中北图的规矩应该铭刻在铜质烫金的硬物上),进入需要证件。说起来挺宽松的,比如退休证、个体工商者证都行,惟有对学生,是一份别致的苛刻:需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证。
假如儿子20岁时才能进入北图,我觉得那是生命的遗憾。对于成人,北图只不过是获取知识的所在。对于孩子,这座宝蓝色屋顶的巨大宫殿,该有一股独特的魔力。无奈我们的国立图书馆“少儿不宜”,于是,一个鬼祟而崇高的主意开始萌动:等他长到和我一般高,我们就进入北图。
耐心地等待这颗青果成熟。终于有一天,孩子能穿40号的鞋子。我对他说:想去北图吗?想去。想去。儿子酷爱书。他说过最爱的是母亲,其次是书,气得他父亲咻咻。现在,第一爱的要领他去看第二爱的,焉有不快活之理?
需要做些准备。穿上你爸爸的羽绒服,这样可以显得更臃肿更老成些。戴上平光镜。别戴墨镜,墨镜容易诱人起疑,哪有进图书馆两眼昏黑的?不要戴口罩,现在大街上谁戴口罩?欲盖弥彰。 最重要的是揣上你爸爸的工作证。且慢,让我再看看像不像?那是丈夫年轻时的肖像,儿子与他酷似,心中便很踏实。
走!去北图!
这是北方冬日极好的一个晴天。天穹蓝得如同海底世界,(A)北图以同样碧蓝且更为耀眼的琉璃瓦无所顾忌地炫耀自己。(B)在这座庞大的王国里,居住着书的君王和它的亿万子民。
儿子像小鹿似的跑。妈妈,我们还是去看书。
妈妈,他会仔细看我的工作证吗爸爸的年龄一栏里写着四十岁,我怕……儿子倚住我。
别害怕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注意我的动作,只潇洒地把证件扬一扬,依我的经验,门卫就会挥手放行……我勇敢地给儿子示范。
终于,我们成功地进入了北图。
我领着儿子,教给他怎样存包,怎样查找目录,怎样办理复印手续……他像只乖巧的小狐狸不远不近地跟随我……我最后指点给他厕所的位置。
现在,我们去阅览厅吧儿子跃跃欲试地说。
现在,我们回家去吧你已经看到了北图的巍峨,你已经知道了借阅的程序,我们的目的已经圆满达到。该走了。至于书,哪里都是一样的,犹如水,无非是河里的浅,海里的深。
不,妈妈。那不一样,海水是咸的如果我们不看书,那还算什么到过北图!
我要承认我在粉饰怯懦。领儿子游览北图迄今顺利,一切平安应该见好就收。终究是用的假证件,出了纰漏,就毁了初衷。面对儿子渴求的目光,我决定率他铤而走险。我挑了一个工作人员埋头读书的阅览厅,果断地说,你进去吧!
妈妈,你不同我一起去呀儿子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你害怕了吗?我激他。好,妈妈 儿子一步迈了三级台阶,拐向阅览厅。真实的理由是:我害怕这种场面。真害怕看到尴尬的一幕,真恐惧听到刺耳的叱声……
四周静悄悄,仿佛一片荒原。待我再睁开眼睛,我已看不到儿子了。巨大的玻璃门像一层无声瀑布,只有那位工作人员仍在痴迷读书……
儿子终于成了北图读者,我好欣喜。
我在楼梯拐角处,一直等到闭馆时儿子出来。我们到小卖部买点熟食充饥。
妈妈,你说人家不会仔细瞧照片,实际上他的眼光像吸尘器,在我脸上吸了个遍……
哦,谢谢你,北图爱读书的管理员
1.如何理解儿子所说的“那不一样,海水是咸的”这句话?(3分)
2.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选( )句:
3.文章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儿子比作“小鹿”、“小狐狸”,请从这两个比喻分析“儿子”的性格和当时的心情,分别用两个词来表述。(2分)
(1)“小狐狸”表现儿子___________的性格。
(2)“小鹿”表现儿子____________的心情。
4.作者为什么要带儿子进北图?(3分)
5.阅览厅的管理员有没有认出儿子没有满年龄?请说出依据并简要分析。(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