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混入北图 带儿子混入北京图书馆,蓄谋已久。 我带孩子参...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混入北图

带儿子混入北京图书馆,蓄谋已久。

我带孩子参观过许多展览、许多博物馆。四岁时便让他独自去爬长城,我坚信那份磅礴与宏伟,会渗入他的骨髓。少年是一块虚怀若谷的包袱皮,藏进什么都最稳妥,一辈子都能闭着眼摸到。

北图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和北京最美的建筑之一,但它只对成人开放。门口很随意地写着(想象中北图的规矩应该铭刻在铜质烫金的硬物上),进入需要证件。说起来挺宽松的,比如退休证、个体工商者证都行,惟有对学生,是一份别致的苛刻:需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证。

假如儿子20岁时才能进入北图,我觉得那是生命的遗憾。对于成人,北图只不过是获取知识的所在。对于孩子,这座宝蓝色屋顶的巨大宫殿,该有一股独特的魔力。无奈我们的国立图书馆“少儿不宜”,于是,一个鬼祟而崇高的主意开始萌动:等他长到和我一般高,我们就进入北图。

耐心地等待这颗青果成熟。终于有一天,孩子能穿40号的鞋子。我对他说:想去北图吗?想去。想去。儿子酷爱书。他说过最爱的是母亲,其次是书,气得他父亲咻咻。现在,第一爱的要领他去看第二爱的,焉有不快活之理?

需要做些准备。穿上你爸爸的羽绒服,这样可以显得更臃肿更老成些。戴上平光镜。别戴墨镜,墨镜容易诱人起疑,哪有进图书馆两眼昏黑的?不要戴口罩,现在大街上谁戴口罩?欲盖弥彰。 最重要的是揣上你爸爸的工作证。且慢,让我再看看像不像?那是丈夫年轻时的肖像,儿子与他酷似,心中便很踏实。

走!去北图!

这是北方冬日极好的一个晴天。天穹蓝得如同海底世界,(A)北图以同样碧蓝且更为耀眼的琉璃瓦无所顾忌地炫耀自己。(B)在这座庞大的王国里,居住着书的君王和它的亿万子民

儿子像小鹿似的跑。妈妈,我们还是去看书。

妈妈,他会仔细看我的工作证吗爸爸的年龄一栏里写着四十岁,我怕……儿子倚住我。

别害怕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注意我的动作,只潇洒地把证件扬一扬,依我的经验,门卫就会挥手放行……我勇敢地给儿子示范。

终于,我们成功地进入了北图。

我领着儿子,教给他怎样存包,怎样查找目录,怎样办理复印手续……他像只乖巧的小狐狸不远不近地跟随我……我最后指点给他厕所的位置。

现在,我们去阅览厅吧儿子跃跃欲试地说。

现在,我们回家去吧你已经看到了北图的巍峨,你已经知道了借阅的程序,我们的目的已经圆满达到。该走了。至于书,哪里都是一样的,犹如水,无非是河里的浅,海里的深。

不,妈妈。那不一样,海水是咸的如果我们不看书,那还算什么到过北图!

我要承认我在粉饰怯懦。领儿子游览北图迄今顺利,一切平安应该见好就收。终究是用的假证件,出了纰漏,就毁了初衷。面对儿子渴求的目光,我决定率他铤而走险。我挑了一个工作人员埋头读书的阅览厅,果断地说,你进去吧!

妈妈,你不同我一起去呀儿子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你害怕了吗?我激他。好,妈妈 儿子一步迈了三级台阶,拐向阅览厅。真实的理由是:我害怕这种场面。真害怕看到尴尬的一幕,真恐惧听到刺耳的叱声……

四周静悄悄,仿佛一片荒原。待我再睁开眼睛,我已看不到儿子了。巨大的玻璃门像一层无声瀑布,只有那位工作人员仍在痴迷读书……

儿子终于成了北图读者,我好欣喜。

我在楼梯拐角处,一直等到闭馆时儿子出来。我们到小卖部买点熟食充饥。

妈妈,你说人家不会仔细瞧照片,实际上他的眼光像吸尘器,在我脸上吸了个遍……

哦,谢谢你,北图爱读书的管理员

1.如何理解儿子所说的“那不一样,海水是咸的”这句话?(3分)

2.文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选(    )句:                                                                

3.文章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儿子比作“小鹿”、“小狐狸”,请从这两个比喻分析“儿子”的性格和当时的心情,分别用两个词来表述。(2分)

(1)“小狐狸”表现儿子___________的性格。

(2)“小鹿”表现儿子____________的心情。

4.作者为什么要带儿子进北图?(3分)

5.阅览厅的管理员有没有认出儿子没有满年龄?请说出依据并简要分析。(3分)

 

1.在“儿子”心中,北图的书和其它地方的书不一样,同时,也体现了北图在他心中的地位格外地崇高。        2.A句:“无所顾忌地炫耀”将北图拟人化,写出了北图无与伦比的气势,“同样碧蓝”、“更为耀眼”则写出了北图雄伟的外观。 B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北图和其它图书馆相比,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藏书的地位、数量上看,地位都更加崇高。        3. 乖巧、懂事         兴奋、快乐       4.(1)少年时是一块虚怀若谷的包袱皮,藏进什么都最稳妥。(2)对于孩子,北图有一股独特的魔力,如果二十岁才能进入,那是生命的遗憾      5.认出了。因为“儿子”说管理员的目光像吸尘器,这个比喻说明了管理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我”最后则表达了对管理员的感谢,这两个方面说明管理员发现了“儿子”。 【解析】 1.试题分析:儿子爱书,爱去各个地方去品尝书的味道,当他好不容易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北图时,自然想要一饱北图图书的魅力,去尝试一下北图图书的味道,所以他对妈妈说“那不一样,海水是咸的”这句话,言下之意,他想去感受北图不同于其他图书馆的魅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含义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

A.锤(liàn)秀(qǐ)滋暗长(qiǎn)坦荡如(dǐ)

B.隔(hé)秀(yǐ)寻幽胜(lǎn)钟灵秀(yù)

C.然(cù)焦(zhuó)自怨自(yì)浮不安(zào)

D.运(è)叫(háo)牙咧嘴(cī)奄一息(y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风景,有大自然的风景,都市的风景,校园的风景。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在人的眼里,不管是落日余晖中的身影,还是期盼的眼神,都是美丽的风景;也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总是在人的心里,那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美丽。

请以“            (如:考场上、校园里、身边……)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近年来,私家车越来越多,不少人在自己的爱车上贴上个性化车贴,逐渐形成了一种车贴文化。你们学校想以“车贴文化”为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围绕“车贴文化”设计一个选题(请回避下面题目中出现的选题)。(2分)

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围绕“车贴与文明出行”搜集到的资料,请你认真研读材料,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材料1】有的车贴面积太大,遮挡视线;有的车贴颜色过于鲜艳,容易分散其他车主注意力,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13条规定,“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的,不得影响安全驾驶。”所以,贴车贴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应注意遵循法规。如果贴在车窗等明显妨碍视线的位置或是遮挡住了车牌,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车主进行处罚。

【材料2】在众多车主展示个性的同时,也有人质疑“内有恶狗请当心”、“我是好车我怕谁?”等车贴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车贴文化已经把车主的喜好放在里面,作为私家车主,他们有权给爱车做个性化装饰,以表达自己的一种心意,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车贴体现了车主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标准,个性化车贴如果装饰得过分,甚至语言出位、过火,不仅影响个人形象,也违背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标准,车主在美化汽车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车贴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应该倡导一种健康积极的车贴语言,在优美清新、心平气和的环境下发展汽车文明。

主要信息:                                                                    

3.在进行了车贴文化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后,你突然注意到你家车贴上的文字:“我是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你觉得作为交通警察的爸爸开着贴有这样文字的车上下班,有损作为他公职人员的形象,于是,你这样对他说:“                                

                                                                       ”爸爸听你讲完,马上拿起去胶清洁剂,擦去了车贴。(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父亲的大学

①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②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天一亮,父亲特地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③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④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⑤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着急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⑥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⑦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好一阵子,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⑧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⑨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⑩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摘自古吴轩出版的《亲爱的,我一直都在》,有删改。)

1.文章②—⑦段按照时间的顺序详写了父亲的三件事,请你依据示例依次简要概括。(4分)

(1)“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时,父亲狂喜,彻夜难眠。天一亮,父亲特地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祭拜祖先。

(2)                                                                         

(3)                                                                         

2.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请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说说它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4分)

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

3.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外貌特征除外)。(6分)

4.谈谈你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这句话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8分,每空2分)

1.汴水流,泗水流, __________。(白居易《长相思》)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古代生产力低下,出行不便,必须早早起床赶路,正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商山早行》中即有体现“早”的句子:“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4.正值秋高气爽,周末你去爬山放松心情,一路攀登,风景不断变化,幽深的小道差点使你迷路,你不由得感叹:“真是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