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只要拥有一颗...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1)     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2)      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3)       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A、驱散           B、融化            C、摆脱

 

C、A、B. 【解析】 试题分析:三个空都是选择正确的动词,需注意与后面的宾语搭配要恰当.一一对应下来,C、"摆脱"与第一个空后面的"枷锁"搭配,A、"驱散"与第二个空后面的"阴影"搭配,B、"融化"与第三个空后面的"坚冰"搭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的把握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我只是zhù(    )立níng(      )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mí(    )、手足情的。我沉jìn(    )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

 

查看答案

作文(30分)

请以“坚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1)神龙初,还(      )         (2)宴见      (       )

(3)白侍帝   (      )         (4)骜放不自修(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2)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3.读了这则短文,结合你平时的积累,说说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1.两首诗的题目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请根据诗意作简要说明。(2分)

2.咏物诗,有的有“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常常借物象言人事,寓事理),有的无“寄托”。上面两首诗,哪一首有“寄托”?(1 分)“寄托”的内涵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一片晚霞的消失

阿  舍

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非抒情。

这是八月山区的傍晚,远处的山峦形成一个辽远的背景,地势由高而低,开阔舒缓。一条河流同时从这里经过,它并不汹涌,也不浑浊,它的河岸以及河滩都是光滑白净的鹅卵石,它浅浅细流,是这片开阔的背景上一处柔软的记忆。晚霞给这个场景带来了绚丽,山区的云层向来诡异,天使可以迅速狰狞,雄伟可以顿时委顿,只是晚霞,自始至终的圣美,红润,深阴,金黄,河流为它幻化成一条悠长的七彩碎片。

此时河岸上有一个懦弱的男子,他是一个喜欢抒情的男子。河岸上的草地开满细碎的野花儿,那片晚霞的红润鼓动着他的胸膛,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扯开嗓子“漫”起花儿。他唱得真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他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他的花儿越唱越悲凉。可是今天,他拒绝歌唱,他倔强地不开口。我看见他的嘴唇在抖动,他不敢抬头多看一眼那片晚霞,他羞愧地低下头,扛起硕大的一捆青草,朝着晚霞的反向走去。我知道他已经很久不唱了。他的脊背不是被青草压弯,更像是来自于声声的责骂和抱怨。除了唱花儿,他一无所长。他娶了媳妇,养了孩子,但家境贫穷。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的力气都用在了“漫”花儿上,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因此而鄙视他,怨恨他。他娶了媳妇,还在山上“漫”花儿,那些挑逗的花儿,唱得村子里的姑娘也红了脸,姑娘们爱听,但他遭受痛斥。他真的一无所长,臂膀的肌肉始终比不过乡邻的汉子,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整日“漫”在花儿的妄想里。后来他去了镇上,他来到镇文化站,告诉站里的干部,他会唱花儿,他的花儿是最好的,他可以代表镇上唱,代表市里唱,代表他的民族唱,他的条件是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他说他有了这笔生活费,他的家人就可以放过他,不再责骂他,他可以整天地唱了。文化站的干部说没有钱给他,让他回去了。后来他又跑到了旅游景点,但是很快被辞退,大家说,他的花儿总是悲戚感伤,总是让客人心绪不佳。事实上真是如此,那些欢快的唱得姑娘们脸红的花儿,他已经没有心境再唱出口了。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

山区八月的晚霞红火诱人,生活里我时常想记住这样一些美景,朴素的,纯净的,那一刻,虽然我再三劝说自己,但还是固执地认为消失在这样一片晚霞里是一件十分值得怀念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它,闭上眼睛,虔敬地镌刻它,它无限展开,直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我在镌刻它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充满感伤,因为我如此固执地想到镌刻,一定是知道了我将要面对的消失。歌声的消失,或者晚霞的消失。

1.从全文看,本文以“一片晚霞的消失”为题,有什么寓意?(2分)

2.第三段描写了一位民间歌手的形象,请分条概括这位歌手艺术人生的主要历程。(6分)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答:【   】【   】

A.文章开头说“对生活中的诗意”“需要小心地对待”,表露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重和下文那位“民歌手”的敬意。

B.文章第2段对晚霞及其背景的描写紧紧抓住了“宁静”的特点,从而与第1段的有关暗示构成内在联系。

C.第2段描写晚霞的美丽是为了烘托民歌手的美好形象。

D.第3段说那位民歌手“他真的一无所长”,是为了揭示他终于“失声”的根本原因。

E.结尾处叙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是说民歌手又恢复了歌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