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2分)
|
A.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可理喻。 |
|
B.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类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
|
C.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
|
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A.肃穆锐不可当张皇失措惟妙惟肖 |
|
B.消魂转弯抹角当然无存重峦叠嶂 |
|
C.溃退月明风青应地制宜雅俗之分 |
|
D.纳凉自出心栽失之毫厘潦绕不绝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A.寒噤(jìn)瓦砾(lì)镂(lóu)空匀称(chèng) |
|
B.拂(fó)晓嶙(lín)峋阻遏( è )蟠(pán)龙 |
|
C.绥(suí)靖刹(shà)那轩(xuān)榭纳粹(suì) |
|
D.丘壑(hè)仄(zè)歪帷(wéi)幕荒谬(miù)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任选取一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请以“那一次,读懂 ______ ”(父亲、母亲、爷爷、老师、朋友……)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2.那一幕,有的蕴含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诠释着人的高尚节操,有的则诱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践踏着公共的道德良知……
你一定遇到过不少难忘的“那一幕”吧?请以“难忘的那一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不少于600字;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4分)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2.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
C.何以战 |
|
D.必以分人 |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3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1分)
说( ) 省( )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
A.人不知而不愠() |
B.诲女知之乎() |
|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思而不学则殆()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4分)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