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任选取一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给了你关怀、帮助和爱,对于他们每一个人,你一定会有独特的感受。请以“那一次,读懂 ______ ”(父亲、母亲、爷爷、老师、朋友……)为题目(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2.那一幕,有的蕴含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诠释着人的高尚节操,有的则诱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践踏着公共的道德良知……
你一定遇到过不少难忘的“那一幕”吧?请以“难忘的那一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不少于600字;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4分)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2.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
|
C.何以战 |
|
D.必以分人 |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3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1分)
说( ) 省( )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
A.人不知而不愠() |
B.诲女知之乎() |
|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思而不学则殆()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4分)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写作(45分,书写分4分)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开放在心灵深处的花”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作文要求:(1)有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选项是( ) (3分)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止(禁止)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成为) |
|
B.或请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 |
|
C.男有分,女有归:归(女子出嫁)安用重法邪:安 (怎么) |
|
D.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选贤与能(和)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3.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2分)
A、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4.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和“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见“上”是怎样的人?(4分)
5.“上”的做法使得“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甲文中意义相近的句子是 (用甲文原句回答) (3分)
古诗文阅读(20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