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1分)
说( ) 省( )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
A.人不知而不愠() |
B.诲女知之乎() |
|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D.思而不学则殆()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4分)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写作(45分,书写分4分)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开放在心灵深处的花”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作文要求:(1)有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太宗论止盗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选项是( ) (3分)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止(禁止)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成为) |
|
B.或请重法以禁之:或(有的人)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 |
|
C.男有分,女有归:归(女子出嫁)安用重法邪:安 (怎么) |
|
D.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选贤与能(和)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3.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2分)
A、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B、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C、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4.乙文中,对“盗”的问题,“群臣”和“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见“上”是怎样的人?(4分)
5.“上”的做法使得“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甲文中意义相近的句子是 (用甲文原句回答) (3分)
古诗文阅读(20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一个“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 ”字,令人满目凄然。(2分)
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2分)
现代文阅读
航空母舰(13分)
①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争武器,为海军飞机提升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二战中后期,美国正是依靠强大的航母作战群最终赢得了制海权。
②现代航空母舰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它在许多方面有着严格、精深的技术要求。其中,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就是它的核心技术之一。
③一般情况下,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分为三种。
④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起飞时,飞机的前轮被挂在起飞装置中,就好像将飞机放在拉满弦的弓箭上。飞行员在得到起飞许可后加足马力,同时用刹车防止飞机移动。在他得到起飞信号的同时要放开刹车,再借助弹射装置的启动,将飞机弹出跑道。
⑤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起飞。起飞时,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但这种弹射方式比较陈旧,使用这种方式的航母较少。
⑥第三种是斜板滑跳起飞,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航空母舰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飞机在起飞时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升空的那一刻就好像滑板运动员冲出U形赛道的瞬间。
⑦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比起飞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这不仅需要飞行员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而且对甲板设施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载机的降落过程通常是这样的:归航的飞机要围绕母舰飞行,以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在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几乎失速的程度。飞行员放下起落架、襟翼与空气减速板,并将捕捉钩伸出,同时维持一定的速度和下滑速率。甲板上的指挥员不断地告诉飞行员,飞机离最佳情况的偏差是多少;航空母舰上的灯光提示飞行员,下降时的角度是否正确。
⑧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后部有四条拦截索;拦截索是由液压系统制动的,它可以在两秒钟和50米内使飞机停下来。飞行员必须让飞机的捕捉钩挂上其中一条,在最佳情况下捕捉钩应该挂上第三条;假如挂上前两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平;假如挂上最后一条,那么飞机的下降角度太陡;;着陆时飞行员必须将飞机完全压低,这样他可以保证捕捉钩钩住其中的一条拦截索。同时他必须将发动机开到最大,这样假如飞机没有挂上拦截索,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加速离开甲板,重新回到降落航线。成功降落后,飞行员会依照甲板上地勤人员的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档并且离开降落区。
⑨航空母舰舰载机起降技术的解决,把舰艇与战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航空母舰在现代军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概括选文主要说明内容(15字以内)(3分)
2.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拦截索能够在约两秒钟和五十米距离内使飞机停下来。 |
|
B.舰载机的起降技术是航空母舰的核心技术。 |
|
C.在舰载机降落的过程中,舰上指挥员的作用不容忽视。 |
|
D.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比降落所需的技术要求更高。 |
3.请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补全飞行员的操作过程。(4分)
①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
②
③接受甲板指挥员信息,不断调整偏差,确认角度。
④
⑤按指示,将发动机的推力降低到慢挡,并离开降落区。
4.对本文赏析错误的是( )(3分)
|
A.选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
|
B.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作诠释说明方法,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 |
|
C.舰载机采用“斜板滑跳起飞”方式好处是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简便易行。 |
|
D.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几乎”不能删掉,其准确地说明了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接近失速的程度,而不是降低到完全失速的程度。 |
现代文阅读(26分)
沉默的竹笛(13分)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愁闷忧伤听竹笛; ;回家途中吹竹笛; 练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2.对本文赏析错误的是( )(3分)
|
A.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
|
B.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如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
|
C.“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主要原因是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力就有结果。 |
|
D.这是一篇缘事明理、文质兼美的散文。 |
3.用“沉默的竹笛”作为文章的标题有何好处?(3分)
4.少年时代的往事让“我”感悟到了什么?(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