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面文言文语段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

选出下面文言文语段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也,寡人反取焉 。

A.徒:只。

B.然:这样。

C.熙:同“嬉”,开玩笑。

D.病:生病。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语段出自《晏子使楚》,“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病”的意思是“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下面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3分)  (         ) 

A.瞭望(liáo)万籁(lài)俱寂

B.懵(měng)懂无精打彩(cǎi)

C.颓(tuí)唐莫明(míng)其妙

D.狼藉(jí)掐(qiā)指一算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                 ,尚思为国戍轮台。

3.国破山河在,                 

4.                  ,身世浮沉雨打萍。

5.烟笼寒水月笼沙,                。

6.                 ,铁马冰河入梦来。

7.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                 ,                。”两句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班级举办了“我爱文学”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中,你一定接触了很多中外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补全下联。(2分)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

下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3分)

……每过一会儿,就有些男孩子从这经过;起先他们都想来开开玩笑,可是结果都被留下来刷墙。在本累得精疲力尽时,他早已经和比利·费施做好了交易。比利用一个修得很好的风筝换来接替本的机会。等到比利也玩得差不多的时候,詹尼·米勒用一只死老鼠和拴着它的小绳子购买了这个特权——一个又一个的傻小子受骗上了当,接连几个钟头都没有间断。下午快过了一半的时候,他早上还是个贫困潦倒的穷小子,现在一下子就变成了腰包鼓鼓的阔佬了。……

以上文字选自小说                ,作者是               

用简洁的文字概述文中提到的主要事件                                 

                                               

 

查看答案

生命的声音(15分)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4分)

2.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3分)

3.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4.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