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在用词、表达上都有错误,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不超过5处)。(4分) (1...

下面语段在用词、表达上都有错误,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不超过5处)。(4分)

(1)换用号: 6ec8aac122bd4f6e      (2)增补号: 6ec8aac122bd4f6e

 (3)删除号:  6ec8aac122bd4f6e    (4)调位号:6ec8aac122bd4f6e

对于中国来说,莫言获奖应该是一个提醒。为莫言获奖欢呼没有错,关注获奖更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坛应该从莫言获奖上找回曾被我们忽略的人文情怀和文学造诣,抛却浮燥之风,踏踏实实地创作,像莫言那样立足生活,深入社会基层和最底层,瞄准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脉博,深刻揭示小人物,那么中国文学才会因莫言获奖而走向世界,才会迎来文学的繁荣、文学的复兴和文学的辉煌。

 

①“为莫言获奖欢呼”与“关注获奖”调换位置;②“浮燥”改成“浮躁”;③删去“基层和”或“和最底层”;④“瞄准”改为“搭准”或“把准”;⑤句中“脉博”改成“脉搏”;⑥“揭示小人物”后加“的命运”;⑦“文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复兴”调换位置。(改对一处给1分,其他改法如有道理也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①语序混乱,“为莫言获奖欢呼”与“关注获奖”调换位置;②书写错误,“浮燥”改成“浮躁”;③语义重复,删去“基层和”或“和最底层”;④搭配不当,“瞄准”改为“搭准”或“把准”;⑤书写有误,句中“脉博”改成“脉搏”;⑥成分残缺,“揭示小人物”后加“的命运”;⑦语序混乱,“文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复兴”调换位置。 考点:这是关于句子语病考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革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B.保尔因救朱赫来被告密而被警卫队关押,后来撒谎才被释放。他不敢回家,怕哥哥阿尔焦姆打他,便到林务官家找冬妮亚,可冬妮娅的母亲因怕受牵连而拒绝接受保尔。

C.看到朱赫来被土匪抓住,保尔奋不顾身地开枪打死土匪,救下了朱赫来。这一幕被丽莎目睹,但是当受到讯问时,丽莎没有说出真相,以后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D.冬妮娅和保尔以前是一对好朋友和恋人,多年后两人在筑路工地相见,冬妮娅对衣衫褴褛,只是一个筑路工的保尔感到失望,保尔对冬妮娅的“酸臭味”更是不屑一顾。

 

查看答案

默写。(9分)

1.荡胸生曾云,                    。  

2.                     ,一览众山小。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莺歌燕舞”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6.《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了一个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把下列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神木”是台湾著名的红(  ),是罕见的庞然大物,若没有阿里山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yùn(  )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神木”曾遭雷击,即令受此剧chuànɡ(  ),被用钢索(  )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jù(  )山间,无可匹敌。 (《〈阿里山纪行〉节选》)

汉字

 

 

 

注音

 

 

 

 

 

查看答案

写作(40分)

请把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的滋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     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

③饘:zhān,稠的。     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1.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2分)

(1)岸芷兰 (                     )  (2)春和明(             )

(3)以水沃面(                    )   (4)巴陵胜状(             )

(5)既长,知其世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3.【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4分)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