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8分)
只有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才来表演这种技艺。他们从小就受这种杂技表演的训练。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贵族出身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一遇到重要官职出缺,不管哪位官员是病死还是失宠撤职(这都是常有的事),五、六位候补人员就会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和朝廷官员表演一次绳上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没有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官职。大官们也常常奉命表演这种技艺,使皇帝相信他们并没有忘掉自己的本领。大家都认为财政大臣佛林奈浦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跳得比全王国的任何大臣至少要高一英寸。我见过他在一只安装在绳子上的木盘里一连翻了好几个跟头,那根绳子只有英国普通的包扎绳那么粗。如果我并没有偏袒谁,那么据我看来,我的朋友内务大臣瑞颛沙的本领仅次于财政大臣;其余大臣的本领也都不相上下。
举行这种游戏时往往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不幸事件都有记录。我亲眼见过两三个候补人员跌断了胳膊和腿。但是大臣们奉命表演的时候,危险就更大了。因为他们想表现自己比以前更有本领,更想胜过同僚,过分卖弄自己,所以难得有不失事的,有的人甚至跌过两三次。听说在我来到这里以前一两年,佛林奈浦险些儿跌死。要不是皇帝的坐垫恰好摆在地上减轻了跌落的力量,他的脖子早就折断了。
1.以上选文出自小说《 》,作者是 。(2分)
2.下面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我”在出海前的职业是外科医生。 |
|
B.在大人国里,居民身高180米、麦子也有十多米。 |
|
C.“我”最后一次航海来到慧因国,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 |
|
D.“我”所到达的“飞岛”是借助磁石或升或降,从一处移另一处。 |
3.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如何理解作者写作这一片段的用意?(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节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又何间焉( ) 小惠未徧( )
遂逐齐师( ) 背之则亡。( )
2.下列句中划线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
A.肉食者谋之 |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
|
C.悍吏之来吾乡 |
D.处处志之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5.选文中曹刿和管仲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上阕中的词语 ,既点出了时令,又写出了词人 的心绪。(2分)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 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10字)(2分)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专题《气象物候》 、《广告多棱镜》
1.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2分)
2.请为维持交通秩序、保护生存环境或其他公益事业,创作一则广告。(2分)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鸣。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