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 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10字)(2分)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1.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要不要改”) 2.示例一 “CCTV”早已深入人心。(1分)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2分) 示例二“CCTV”没有中国味。(1分)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2分)     (以上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两则材料要综合起来分析。材料一是事件本身,材料二是事件引发的讨论。且题目有字数上的限制,所以要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概括为“央视台标引争议”。 第二小步是表达观点的题。无论持哪种观点,都必须要有相应的理由支持,而且要观点明确,语句通畅。本题可以围绕需要改还是不需要改,表明自己的观点,谈出各自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表达观点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专题《气象物候》 、《广告多棱镜》

1.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2分)

                                                                          

2.请为维持交通秩序、保护生存环境或其他公益事业,创作一则广告。(2分)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鸣。

1.                                                                      

2.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gōu(  )火     qí祷(   )   juàn恋(   )  失魂落pò(     )

 

查看答案

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校园,无论是在街巷,还是在田野,哪怕是一抹微笑、一本好书、一棵竹树、一只飞鸟……都可以引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观察、体味与思索。细细咀嚼,你就能品到生活的真味。

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节)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不劳辱。                   ②见火,皆当鸣鼓大呼             

辍业投笔叹曰                ④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徐令彪少子也辍耕垄上。

B.效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属予作文记之

C.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得而腊之以

D.超顺风纵火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②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4.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的句意与司马迁《陈涉世家》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5.请结合选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班超的性格特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