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40分,其中写字分5分) 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是美好的,人人都渴望被人牵挂,...

作文(40分,其中写字分5分)

牵挂别人和被人牵挂是美好的,人人都渴望被人牵挂,就像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一样。世上有许多种牵挂,“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种对亲人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

人生在世有许多亲情和友情都是靠牵挂维系的,相信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与体验,请写一篇题为《牵挂》的文章,体裁不限, 600字左右。

 

略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作文由提示语和题目两部分组成。 提示语是启迪思维,打开思路的重要部分。我们在审作文题时,首先要看提示语。本作文题分析提示语不难发现,是要求我们写美好的“牵挂”,其具体内容可以是“牵挂别人”,也可以是“被人牵挂”。分析提示语我们还不难发现,可以写自己对亲人的牵挂,也可以写亲人对自己的牵挂等等,只要是美好的、让人回忆和渴望的“牵挂”均可。 分析提示语之后,我们还要看题目。本题目之前还有一句,“人生在世有许多亲情和友情都是靠牵挂维系的,相信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与体验”,由此我们可看出,作文要求我们写曾经的“感受和体验”,重点要写“牵挂在维系亲情与友情等方面的重要。 这样审题之后,文章的内容就不难完成了。我们可以写因牵挂而情谊加深的正面事件,也可以写因缺少牵挂而情谊变淡的反面事件,表达对牵挂的渴望之情。总之,要把自己体验较深的一面显现出来,还要做到主题有深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4分 )

父亲的拥抱

①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北京开会。

②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事业有成,爱好写作,我们都很羡慕他。但是他说,他有一个不听话的儿子,儿子十八岁了,学习不好,打架斗殴,而且从来不和他进行交流。一路上,他说的都是他儿子的不好。

③但我知道,他的儿子就在北京,在一家体校里学习武术,他说,没有办法了,只好选择一个他喜欢的东西让他学习,他一直说自己的儿子大脑简单四肢发达,还说自己常常对他拳打脚踢,甚至,他觉得儿子不是他的儿子,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骄傲。他就这样不停地说自己儿子的缺点,到最后,我都认为他儿子就是一个“孺子不可教”的男孩了。

④开完了会,我们要往回走,他问我:“你不想在北京转转?”

⑤那时已经下午了,我们赶回去天也差不多应该黑了,何况,我不想一个人逛商场。

⑥“商场好多名牌都打折呢,你们女孩子不是最爱逛商场吗?”他一直劝我。

⑦我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司机开着车在北京兜着圈子,我看着反光镜中他平静的脸,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坚持让我去逛商场?突然,我一下子明白了,                 

                               

⑧我说:“我们去看看你儿子吧,既然到了北京,看看他有什么需要的?”

⑨“看他做什么?”他还嘴硬着,“反正他又不想见我。他最烦我了。”

⑩他的司机说话了:“老总,你说得可不对,前几天孩子还给嫂子发了一条短信,在短信中嘱咐你少喝酒呢,嫂子念给你听的时候我看你挺高兴的。”

?他嘴软了,还是坚持,“他小子从来不给我打电话发短信。”

?“去吧去吧。”我说,“我也想看看他。”其实,我是要给他一个台阶下。

?他掏出手机,给他儿子打电话,用很严厉的口气说:“你出来一下,在大门口等我,我有点东西给你。”

?“东西?”我没看到他有什么东西啊?接着,他把自己西服上的领带解了下来,然后回头说:“我儿子十八了,也是个大人,给他条领带如何?”

?我笑了,此时,他在我面前像个没主意的孩子。

?终于到了,早早地就看到校门口有一个在风中站着的少年,又瘦又高的。车到了门口,他下来,走向儿子,儿子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突然,他做了一个让我们都想象不到的动作,他过去,拥抱了他的儿子一下,然后把领带给了他!

?然后他转身上车,说:“走!”

?回过头,我看到站在风中的儿子泪流满面,他没有回头,但从反光镜中,我看到他的眼角流出了眼泪。他不好意思了,呆了好久对我说,其实,他小时候和他儿子一样不听话。我没有笑他,假装没看到他流眼泪。我知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                                                雪小禅《精品阅读》

1.父亲在路途中一直在不停地说儿子的缺点,你怎样理解这一点?(2分)

2.根据上下文,在选文中第⑦段横线上填补两句适当的句子。(2分)

3.结合全文分析,第?段儿子即将面对父亲,为什么“低着头,像犯了什么错”?(3分)

4.第?段中写到了父子两人流泪,试揣摩父子二人此时的心情。(4分)

5.选文结尾写道“那个父亲的拥抱,胜过了所有的万语千言”,结合全文分析一下父亲想通过这个拥抱表达哪些意思。(3分)

 

查看答案

下列文段中,划线之处都存在问题。请改正过来。(6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美,有时候尽管十分短暂,①所以它们留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②比如:悄然开放的昙花,稍纵即逝的流星,响彻云霄的汽笛,雁阵掠过天空,还有跳高划过的弧线……,这一切美好的瞬间,③都能撩动我们无限的遐思?

第①句的修改:                                                        

第②句的修改:                                                        

第③句的修改: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五一”游玩麻城市龟山,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了满山的杜鹃花。

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C.李鸿忠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留守儿童的问题,一定要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D.清明小长假第一天,乘船进行江上祭祀的市民川流不息,在长江上,市民纷纷以鲜花祭祀逝去的亲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一袋糖,一桶油……起伏上涨的物价牵动着每个人心的原因?是因为物价成为众多低收入人群面临的生活难题。

B.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C.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中国将陆续发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用来和“天宫一号”对接。

D.团省委与本报联合发起“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万人纪念追思”活动,万余嘉宾、青年志愿者、各届群众参加,弘扬雷锋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5分)

弟弟的来信 (于心亮 / 文)

⑴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⑵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⑶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⑷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⑸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⑹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些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⑺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⑻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⑼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⑽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⑾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⑿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阿呀——是爹!”

⒀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⒁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⒂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清泉乡各方面条件很差?请至少答出3点。

2.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人物­——“我”“爹”“弟弟”,为什么“弟弟”是文中的“主人公”?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弟弟”的形象。

4.有人说,第⑴段“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和第⑶段“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玷污了弟弟的形象,应该删去。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5.结尾“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浪漫而富有诗意。你怎么来理解赏析文末这句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