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1分)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1.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②段中划线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4.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写两条)(2分)

 

1.第二代生物燃料原料作物成本低、量大;作物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原料作物还可以净化土壤。(1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2分) 2.不能删去。(1分)去掉“主要”,第一代生物燃料的原料就只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三种作物,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3.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分)准确地突出了全球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产量丰富,预示了生物原料开发前景乐观。(意近即可)(2分) 4.示例⑴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⑵合理有效地使用交通工具,科学利用能源。(合理即可)(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审题后不难找到答题的范围,即第三自然段,根据第三段中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 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这些语句,提取出切题的信息并概括出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í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1.解释划线的字。(4分)

①春往而冬(          ) ②迷惑失(          )

③遂水(      )         ④反取焉(              )

2.翻译(4分)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3.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3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②回乐烽:旧说在灵州回乐县。故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

1.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1分)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学习(4分)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爱,然而你的好朋友晓云游玩过长城回来后,兴高采烈地告诉你,她在长城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你听了以后,该怎样对她说?(2分)

2.考古学家、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写了一副题为《长城赞》的长对联:

上联: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干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下联:跨峻岭、穿草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一万余服。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这副对联从哪几方面赞美了长城?(2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前面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2分)

读广阔的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读火红的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查看答案

改正病句(2分)

(1)文汇报、妇联、卫生局等6个单位,日前联合举办评选“优秀护士”。

(2) 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修改意见:(1)                                                              

(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