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3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4分)
【材料一】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材料二】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
【材料三】有网友评价:如果满足于闭门造车,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或者只关注少数人锦衣玉食的奢靡,却无视普通人丰衣足食的愿望,不管是穿越历史,还是畅想未来,都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初学写作,使用标点符号容易犯“一逗到底的毛病”,一段甚至通篇作文一个逗号用到底。 |
B.钱学森的孩子们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
C.她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与她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
D.高科技的发展将会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屋外,是皑皑的雪。我仍zhǎn转反侧,不能入眠。我在静谧的夜里,默默qí dǎo,愿我日日操劳的母亲夜夜hān然入梦,愿我日日奔忙的父亲时时身体康健。想着,想着,便沉溺在这份美好的愿景里了。
请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阅读周海亮的《春光美》一文,完成小题。(20分)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6分)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3.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4.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