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最后两句所写内容。(2分)

2.本学期我们还学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1.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只是翻译,最多得1分)(2分) 2.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以及别后的怀念、忧伤的情感。(2分)王勃的诗抒发了诗人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先从字面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用较为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6分)

在扬州市某中学门前,执勤的交警张凯爱岗敬业,9年来从未发生交通事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生们亲切地称他“学校门口一棵会微笑的大树”。

①炎炎烈日下,你要为执勤交警张凯送一瓶矿泉水,你对他说些什么?(3分)

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发现某校校车超载,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执勤交警张凯, 你怎样说?(3分)

 

查看答案

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3分)

新华网济南10月13日电 从山东省邮政公司获悉,为祝贺和纪念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家乡山东省高密市与济南市邮政局在第一时间推出纪念邮戳各一枚,供社会各界用邮和收藏。

山东邮政部门此次推出的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纪念邮戳堪称姊妹双戳,图案分别嵌以莫言肖像和诺贝尔文学奖金牌的正反两面的图案并有莫言的手书。

 

 

 

 

 

 

 

 

 

 

 

 

 

 

 

 

 

 

 

 

 

查看答案

默写(每句错、漏、添一字,该句不给分。)(9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              ,恨别鸟惊心。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              ,化作春泥更护花。

6.《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xīng(     )忪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yuè(    )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niè手niè(     )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zhì(     )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中秋赏月(9分)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3分)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3分)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