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006.2 有改动)
1.体验细腻情感,回答:(4分)
(1) 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 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2.理解鲜明形象,回答:(4分)
(1) 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2分)
(2)“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3.揣摩生动细节,回答:(3分)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4.品味精彩语言,回答:(3分)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阅读《苏州园林》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13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名 ,著名的 作家、 家、 家。(2分)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1分)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3分)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3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4分)
根据提示填空(6分)
1.《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 , 。
2.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写出了他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3.树树皆秋色, ______________。《野望》
4.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仿照下面例句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2分)
示例: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仿写:语文是 , ;
语文是 , 。
请选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③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④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
A.②④③① |
B.①④②③ |
C.②③④① |
D.①④③②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
A.岗仁波齐神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
|
B.温家宝总理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安居乐业。 |
|
C.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能使人感怀。 |
|
D.老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