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共12分)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共12分)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给划线的字注音。(2分)

(           )   强 (          )  

2.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明确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2分)

A.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B.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

C.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D.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4.上文中与"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线句“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的“终于”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谈谈你对文中最后段落中“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一句的理解?(2分)

                                          

                                        

                                        

 

1.zhí  jué 2.本文记叙了妈妈花了很大心血为我做了一个花格子书包。(意对即可)  3.D 4.相照应的句子是: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或是)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任答一句即可)  5.既懂事,理解家中的困难,又对获得书包有着强烈的渴望。  6.书包里的东西虽少,但妈妈的关心,和期盼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分量是“沉甸甸”的。  【解析】 1.试题分析:“执”容易误读为“zhì”;“倔”容易误读为“ju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位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以上文字选自课文《          》 作者是            。(2分)

2.这两段文字分别给我们描绘了             图、             图。(2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句中的“闹”字改成飞字好不好,为什么?(2分)

                                                                         

                                                                         

                                                                         

4.语段二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些了春风的哪些特点?(3分)

(             )觉,写出了春风                    的特点。

(             )觉,写出了春风                    的特点。

(             )觉,写出了春风                    的特点。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花或春风的诗句,请写出两句。(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谈 自 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②、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4.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是如何摆脱别人的庇护而自立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一)绝 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少女。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本文表面上写的是“残荷”其实并不仅仅是“残荷”,这是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②③段描写了“接天莲叶无穷碧”和“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3.品味下面句子的妙用。(3分)

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少女。

4.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读完全文,你“听”到了残荷的什么精神和力量?(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我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虽然这些作品的情调不同,但作家们都一致地把我看做是烘托气氛、抒发情感的得力助手。请你从学过的课文(当然包括诗歌)中找出一句写“雨”句子,并简要赏析。

1.句子:                         。(2分)

2.分析(提示:从烘托气氛、抒发情感等角度,50字左右)

                              。(3分)

 

查看答案

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1.足蒸暑土气,           。    (《观刈麦》)

2.浊酒一杯家万里,           。 (《渔家傲》)

3.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4.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

5.《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范仲淹远大政治理想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