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现代文阅读(2小题,共7分)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节选,完成第17-18题。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本选文对“我”的刻画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运用了这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阅读《论语》,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_
(3)是知也 知:_______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_______
2.下列划线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
B.温故而知新故时有物外之趣 |
C.其恕乎蹲其身,使与台齐 |
D.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
(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同学苏勤奋每天都在很努力学习,她的父母也怕孩子落后,给她报了新东方英语班、龙文语文班、卓越数学班、精锐政治班……勤奋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可成绩却依然一般般。请你联系《论语》中的句子,给出有助于她提高的建议。(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从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或者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任选一联,描绘其中的景象。(2分)
2.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2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
2.请品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丰富哲理(2分)
。
(附加题)按所给拼音提示,认真写出诗句。(4分,错一个字扣1分,书写不工整不得分。)
bàn mǔ fāng táng yí jiàn kā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èn qú nǎ dé qīng rú x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è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节选)(1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渔人甚异之( ) ②欲穷其林( )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后遂无问津者( )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选出划线词词义不相的一项( )(2分)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 |
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
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