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论语》,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阅读《论语》,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人不知而不                愠:_______________

(2)吾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____

(3)是也                      知:_______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毅              弘毅:_______________

2.下列划线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习之故有物外之趣

B.温而知新时有物外之趣

C.恕乎蹲身,使与台齐

D.人不知不愠学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

(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同学苏勤奋每天都在很努力学习,她的父母也怕孩子落后,给她报了新东方英语班、龙文语文班、卓越数学班、精锐政治班……勤奋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可成绩却依然一般般。请你联系《论语》中的句子,给出有助于她提高的建议。(4分)

                                                                

                                                                   

 

1.(1)愠:生气,发怒     (2)日:每天(3)知:通“智”,聪明  (4)弘毅:刚强,勇毅 2.A 3.(1)见到贤德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不读书就会有害。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是花的时间越多越好,要提高效率才是关键,首先要善于边学习边思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还要自己主动复习,巩固所学。 【解析】 1.试题分析: “愠 日”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知” 是通假字,“弘毅”是课文下面注解里的重点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从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或者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任选一联,描绘其中的景象。(2分)

                                                                

2.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2分)

                                                                

 

查看答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请品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丰富哲理(2分)

                                                                

                                                                                             

 

查看答案

(附加题)按所给拼音提示,认真写出诗句。(4分,错一个字扣1分,书写不工整不得分。)

bàn       mǔ       fāng    táng     yí      jiàn     kā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gòng     pái      hu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èn       qú        nǎ       dé     qīng      rú       x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è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桃花源记》(节选)(14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渔人甚之(       )   ②欲其林(       )

③不为外人道也(       )④后遂无问者(       )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选出划线词词义不相的一项( )(2分)

A.绝: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佛印类弥勒

B.乃:大惊不知有汉

C.复:前行不出焉

D.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与苏黄不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3分)

A.《春望》、《春夜喜雨》、《望岳》都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C.《石壕吏》《爱莲说》《陋室铭》都是同一朝代作家的作品。

D.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