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6分)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6分)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空谷传               (2) 林寒涧               

(3) 引凄异               (4) 乘奔御风不以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4分)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4分)

 

1.(1)回声 (2)寂静  (3)连续  (4)快 2.①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②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草木茂盛,确实(实在)趣味无穷。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4分,每处1分)  4.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解析】 1.试题分析:(1)响,今义,声音;古义,回声。(2)肃,今义,肃杀、严肃;古义,寂静。(3)属,今义,属于;古义,连续。(4)疾,今义,疾病;古义,快。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3分)

①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    (A.美观  B.壮丽  C.壮观  D.雄壮)。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    (A.呼呼  B.霍霍  C.扑扑  D.猛烈)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②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深,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选自《海滨仲夏夜》)

1.给第①段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2分)(   )(   )

2.这三段文字描绘了三幅生动的画面,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3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3.这三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  )(3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方位顺序

4.第①、②段文字写夏夜天空色彩的变化,很有特色,表现色彩变化的词有哪些?(2分)

5.赏析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它有什么妙处?(3分)

 

查看答案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共11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2分)

2.选出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3分)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不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3分)

第一段________(A、活泼    B、轻松)  (  )

第二段________(A、急切   B、 焦虑) (  )

第三段________(A、惘然   B、 陶醉) (  )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3分)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3分)

导游小张带着旅游团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景点登山。行至半山时,一位老太太的衣服被路边的荆棘划破了,她蹲在那儿再也不愿意登山了。导游走过去,笑眯眯地对她说:“____________。”老太太一听,脸上的愁云一下子就没有了,高高兴兴地继续登山了。

想一想,这位导游到底说了些什么话?请你把导游可能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言行相顾 袖手旁观  涕泗横流  妄自菲薄

B.休身齐家 味同嚼腊  廓然无累  无与伦比

C.理至易明 重蹈覆辙  黎民百姓  欺上媚下

D.持之以恒 豁然贯通  恪尽职守  化为乌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扶yè    取jí   饰zǎo   怒不可è

B.偻gōu   凿ruì  落yǔn   孜不倦zī

C.渎xiè   难jié   词yú   一黄土póu

D.进pián  狡xié  灵jiù   根深固d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