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

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有删改)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③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④假如他生在古周、大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做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七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做着悲壮的酬唱。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渐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付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看那墨迹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不管什么人,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居、自傲。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斗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寿终成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诸葛亮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

  ⑦我在祠中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一会儿,他还是那样,目光泉水般的明净,手中的羽扇轻轻抬起,一动也不动。

1.作者游览武侯祠,边观赏边思考。请你阅读②—⑤段,按照作者的游踪完成下表。(4分)

作者游览的地点

作者看或做的

作者的感想

庙门前

驻足观赏

默对武侯雕像,追想武侯历史

天井式的院落中

受到庄严的召唤

2.请在第⑤段的横线上填一个能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转折复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写道:“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崇敬、遗憾、思考的各是什么。(7分)

 

1.①庄严肃穆 ②诸葛亮像前(大殿中) ③悲壮(遗憾、惋惜) ④翻检唐宋遗物,与古人心灵“对话”(赏读唐宋元明古诗文) 评分标准:每空1分,第4空大意正确即可。 2.答案示例1: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答案示例2:尽管诸葛亮无法造出时势,一千七百年来他却引发了无数人的沉思。答案示例3:虽然诸葛亮没有造出大的时势,但是后人的各种纪念已汇成一个奔腾不息的大潮。 评分标准:转折关系1分,前一个分句承上1分,后一个分句启下1分,语句通顺连贯1分,共4分。 3.崇敬:①凛然正气、忠义之举,民族魂(这一要点强调“正义”) ②淡泊之志、德才兼备(这一要点强调“德才”) 遗憾:①德才兼备却在三国对抗中输了 ②生不逢时,英年早逝(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上演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思考:①诸葛亮是通过蜀、魏、吴之争来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的。 ②一个人只有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能得到永恒。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崇敬”中的各点答出强调的要点,该点即可得分,“遗憾”答成括号里内容给2分,语句表述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从地点转移来理解作者的行动和思想情感,阅读②—⑤段,作者游览庙门前,驻足观赏,一种庄严肃穆的情感油然而生;游览诸葛亮像前,默对武侯雕像,追想武侯历史,心生悲壮,在天井式的院落中,翻检唐宋遗物,与古人心灵“对话”,感受到庄严的召唤。 考点:这里体会文章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2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_________

(2)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_________

(3)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悉以咨  天子

B.试用昔日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

C.俱一体  若佣耕

D.每与臣此事  宜付有司其刑赏

3. 翻译文中加红语句。(4分)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文段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8分)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11日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一事件令无数中国人不胜激动,诺贝尔奖也一下子将国人的眼球吸引了过来。

某校初三学生收集了以下材料,请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1901年到2012年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统计表

国家

得主总量

自然科学三项奖

其他奖项

2012年得主

美国

331

235

94

5

英国

114

76

38

1

德国

102

68

34

0

法国

64

31

33

1

俄罗斯

27

13

14

0

中国

1

0

1

1

【注】诺贝尔奖共设立和平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6个奖项。

1.分析以上表格,概括出中国在获得诺贝尔奖方面的现状。(3分)

【材料二】

美国物理研究所的菲利普·谢韦说:“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难道是因为美国人更优秀吗?大概不是。总的来说,这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然。”美国通过国家和私人资金来源向基础研究投入了数十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经费。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丽塔·科尔韦尔表示该基金会在多名得主获奖之前向他们提供了资助,而贝尔实验室这样一些由公司资助的项目,也将无数美元用于研究上。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认为:近十年来,我国科研实力大大提高,提高到只要国外有人提出新的信息,我们很快就可以跟上而且能出很有水平的文章。紧跟没问题,也可以超越,但要做到领先的原创,我们还有一定距离。应该更多地鼓励对科研原创性有追求的年轻人。如果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诺贝尔奖早晚要到来。

【材料四】

著名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说:“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有用’的事,跟钱权相关的。”

2.诺贝尔奖被视为各领域的最高奖项,对获得更多诺贝尔奖我们有着极大的期待。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为我国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提出三条建议。(3分)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一事和未来中国诺贝尔奖方面的发展,人们热切关注。有人写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对出下联。(2分)

上联:莫言得奖填补空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3分)

《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__体史书,记录了战国时期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塑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____________》一文中,来自____________国的使者立场坚定、有胆有识,以布衣之怒回击秦王所谓天子之怒,粉碎了秦王吞并其国的阴谋。

 

查看答案

默写(5分,每空有错别字即不得分)

1.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2.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3.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B.《敬业与乐业》——梁启超——近代学者

C.《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法国作家

D.《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北宋婉约词派代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