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二)陈涉世家(节选)(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1)度已失期 (2)上使外将兵 (3)楚人怜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句子: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3.陈胜提出起义的具体策略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从选文中可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新 柳(4分)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
我长大了(9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
3.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2分)
《社戏》《安塞腰鼓》节选(11分)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就朦胧在这水气里。(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B)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结合(甲)语境,说说“依稀”的意思。(2分)
2.(乙)段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文中的词来说,安塞腰鼓是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的(3分)
3.甲乙两文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4.上面的两篇文章,写作风格迥异,你更喜欢哪篇文章,说说理由。
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戏曲大舞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戏曲世界。
1.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剧种是____;我们浙江温州地区的____(剧种)舞姿轻柔、动人,唱腔婉转、悠扬,洋溢着浓浓的浪漫气息。(2分)
2.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电影、电视剧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可以说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戏曲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面对这种种困难,你认为我们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传承下去?(至少写两条建议)(2分)
阅读名著,品味五味人生。你阅读的名著中有许多或足智多谋或敢于斗争或勇于冒险或坚强刚毅的人物形象,任选以下一部名著,写出其中一位具有以上某种性格特点的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要求:情节介绍不少于30字)(2分)
推荐名著:《童年》 《三国演义》 《鲁滨逊漂流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