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25分) (一)梦幻同里(12分)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

现代文阅读。(25分)

(一)梦幻同里(12分)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1.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中“它”指代                    。(2分)

2.文章第八段说“质朴而秀美的同里”,根据第二段说说“同里”的“质朴而秀美”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3.从建筑上看,退思园的“退思”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

4.选文标题是“梦幻同里”,为什么重点却写“退思园”?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4分)

 

1.“同里是必须得去的”这种想法或去同里的愿望。(2分) 2.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1分);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1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1分)。 3.退思园在建筑立意上做出些低眉顺眼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2分);在构思上改变了宅子的方位走向,成了别具一格的“贴水筑”(1分)。 4.“退思园”是同里人的骄傲,它独一无二,具有无限魅力(2分);作者“再思同里,是为了“退思园”(1分)。“退思园”给作者“异样的思绪”。或者“退思园”使同里镇罩上了“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里是理解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联系上半句,可理解为“它”指代同里是必须得去的”这种想法或去同里的愿望。 考点: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2分)

(材料)在美国阿拉斯加涅利英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鹿的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提炼的观点: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填空。(4分)

(1)      (人名)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2)      (人名)想到别处再找机会,但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他不好意思吆喝,就在刀鞘上插了个草标儿,别人就知道这刀是要卖的了。他在桥上站了一会儿,忽然行人纷纷躲开,来了一个叫牛二的流氓,这家伙一贯惹是生非,大家都怕他。

(3)“知识就是力量”是     (国别)作家     的名言。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4.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6.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8.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浯段,按要求答题。(2分)

碧浪湖由山水汇聚而成,湖面透明如镜。春夏秋冬,景色四季不同,清峦塔影,风光晴雨有别。历代宦官名流、文人雅士如苏东坡、赵孟頫、文征明、吴琦等都结伴泛舟湖上,并将旖旎风光入诗入画。可惜的是,美丽的碧浪湖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时间的风霜已剥蚀了雄伟的浮玉塔。如今,湖与塔都已名存实亡。

1.文中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文中有一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与前文不连贯,请修改。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3分)

人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保护自我;学会竞争,也要学会     ;学会严格,也要学会       ;学会坚持,也要学会 ;学会倾听,也要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在超越中留住平凡。

A、妥协             B、协同             C、宽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