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世界读书日,中国的寂寞呼唤(17分) ①没有任何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世界读书日,中国的寂寞呼唤(17分)

①没有任何意外,翻了许多报纸和逛了几个知名网站,除了少数几个媒体,传媒世界似乎根本就不知道4月23日是什么日子。我也是迟至去年,才从热心于推动中小学阅读的朋友那里记住了4月23日。12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我们引进了许多节日,但这个节日却备受冷遇。有调查表明,我国知道这个节日的人仅有6%。

②知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并不重要。在没有这个节日之前,全世界的书虫说不定比今天还多。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个正快速前进的民族来说,社会上有多少人真诚地热爱书籍,有多少人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望,有多少人身上熏染了书香?

③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数据: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18~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居然“不习惯”读书。

④我以为这些依然还是比较乐观的数据。在我所见过的家庭里,可以有高清晰度的电视、高档的家具,但很可能看不到书架,找不见书影。而一些农村,除了中小学课本,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收藏任何书籍——那里是书的荒漠。

⑤此外,我们还把阅读极力功利化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几乎尽人皆知。从上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孩子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挣得一个好的前程。几乎没有家长、老师会说:读书也可以只是为了心灵的快乐,只是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于是读书的功用就被窄化为追求“黄金屋”、“颜如玉”,一旦目标达到,就弃书籍如敝屣。

⑥书香酿造文明。西方哲人说:“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其为真理而求知的态度令人敬畏。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孜孜不倦地求知并用知识改变实践,本身就是幸福。文明之所以不坠并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分子前赴后继。遗憾的是,每当检讨我们悠久的历史,一些人就只看到专制或者是称霸世界的经济规模、四大发明,而不注意古代士人对于民族精神血脉接续的关键作用;探寻别国崛起的根源,就只对政治、经济的因素兴奋莫名,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视而不见。

⑦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再不能忽略心灵、精神,就再不能仅仅崇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逻辑。

⑧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必然需要“熏”出新一代的读书分子,更准确地说,是需要培育出新的一代文化心灵:他们将给予书籍必要的敬意,他们对知识和生活怀有同样的热情,他们经常与历史、现实中最优秀的心灵对话,他们将浇灌出我们时代伟大的书业——有伟大的书业,才有伟大的时代。

⑨4月23日,或许需要这样寂寞的呼唤。

1.文章主要采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    

                                                              观点。(4分)

2.作者指出我国在读书方面存在两个严重问题:

一是                                                                

二是                                                               。(4分)

3.阅读第⑤⑥两段,说说作者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4分)

4.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5分)

    资料链接:孩子是最应读书的,但现在孩子的阅读兴趣普遍存在问题,由动画片改编的“电视书”最受孩子追捧。此外,如漫画、鬼怪类书籍等,在孩子们中间也很有市场。一位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作家感叹道:现在的学生只有时间去看“作文辅导”、“习题解答”,或者只看那些轻松浅薄的读物,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那些对他们的心灵有着养育作用的经典名著。  (节选自《半月谈》)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为学生阅读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或引用)  我们要传承和创造文明,就必须热爱书籍,保持求知的热望。(前两空各1分,最后一空意近即可得2分 共4分) 2.中国家庭藏书量太少(青少年喜欢读书的少);把阅读极力功利化了(每空1分,共2分) 3.可以为了心灵的快乐,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也可以传承和创造文明。(意近即可得2分) 4.反映的问题:当前学生读书过于追求娱乐化和功利化。(2分) 建议:应多读对思想情感具有熏陶作用的作品,多读名著,与历史、现实最优秀的心灵对话。(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本文也不例外,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如三、四、五自然段。道理全文随处可见,尤其是后半部分,如引用西方哲人和孔子的话等。本文的中心论点并没有明显的点题句,但从文章的题目和内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作者在“读书日”这天,针对中国真正读书的人少有感而发的作品,倡导人们热爱书籍、钟情读书的观点一看便知。 考点: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共55分)

(一)(20分)

①那年我14岁,自我感觉已经长大,可有些逆反心理,凡事都爱跟父母对着干。尤其是父亲,我最烦他板着脸训我的模样,所以他让我朝东我就偏要向西。

②已经记不清是为了什么和父亲吵架了,只记得父亲气白了脸,顺手拿起一根棍子朝我打来,打得好重,我身上火辣辣的,心头也火辣辣的,赌气之下便夺门而出,跑到了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躲了起来。

③不知过了多久,我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在喊我的名字,我摸着手臂上的淤血,一声不吭。我暗暗发誓,再也不要回家,再也不要看见父亲。父亲的声音渐渐远去,我松了口气,却又有点失落。夜越来越深,树影摇晃,风声呼啸.黑暗中似乎有可怕的东西在窥视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我挣扎了好久,终于决定回家。

④走进巷口,远远地,我就看见家里的灯亮着。已经半夜了,这一盏孤灯在一片漆黑中显得分外明亮。我迟疑地推开半掩的家门,抬头一看,心头像突然被蝎子蜇了一下,天哪!父亲就坐在门口旁的一张椅子上,直勾勾地盯着我呢!我知道逃跑已经来不及了,索性也直勾勾地盯着父亲,哼,要打就打吧!

⑤父亲站起身,走近我,他的神色憔悴,眼里满是血丝。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感觉神经就像紧绷到极限的琴弦,仿佛一瞬间就会断裂。我等待着想象中即将来临的一顿痛打。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举起了手。他要打我了吗?我本能地缩紧了身子。父亲的手颤抖地、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他就那么一言不发地抚摸着我,叹了一口气,转身走了。我慢慢回过神来,突然觉得很惭愧。

⑥多少年过去了,我已经成家立业,我的儿子一转眼也到了当初我那个年龄了。不久前,因为他做错了事被我批评了几句,他非但不认错还跟我顶撞,我一下子火了,打了他一巴掌,就在妻子拉扯我的当口,儿子跑出了家门。妻子责怪我太粗鲁了,按照通讯录给儿子的同学打电话找人,我虽然在口头上极力维护自己做父亲的威严,要妻子别再找那臭小子了,可是我的心一直七上八下的,儿子不会出事吧?千万不要出事啊!

⑦天黑了,还下起了雨。我再也坐不住了,拿了一把雨伞就出门寻找。去了儿子平时常去的几个地方,都没找到,我只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到处转,喊着儿子的名字。我的心情越来越焦虑,并且很愧疚,懊悔自己打了他。儿子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不知道过了多久,妻子打我的手机,说儿子回家了,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已经让他去洗澡睡觉了,让我也赶紧回家。

⑧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和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多年以前,父亲也曾经这样四处喊着找我,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他憔悴的神情——原来,父亲曾经也这样默默守候着我的成长,让我安然走过青春叛逆期!                                     (选自《课外阅读》)

1.选文中“我”有怎样的经历?在此经历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请你给选文拟个合适的标题。(2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第④段中两个加点问语“直勾勾”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父亲就坐在门口旁的一张椅子上,直勾勾地盯着我呢!

(2)我知道逃跑已经来不及了,索性也直勾勾地盯着父亲,哼,要打就打吧!

4.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4分)

5.选文第⑧段中写到“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和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结合全文回答“我”为何流泪? (2分)

6.正值青春期的你,也一定有过叛逆。请结合自身经历,说说你的亲人(或老师或朋友等)是怎样守候你的成长的。(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8分)

6ec8aac122bd4f6e

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

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

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

妈妈批评你时会顶嘴

当妈妈没按时准备午饭时会发脾气

小 学

24

28

25

3

5

初中

10

12

8

20

21

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世界倍增温暖。“母亲节”快到了,你的班级为此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在这次活动中,班级做了一次调查,见下表:

 

 

 

 

 

 

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4分)

2.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把它作为一曲“献给母亲的歌”。(4分)

例句: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流淌的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考查。(9分)

近日,张纪中版《西游记》震撼上演,“西游风”再一次席卷中国大地。潮的背后,是我国古典名著的精髓沉淀,是五千年华夏文化的熠熠闪光。请你列举《西游记》中四个精彩的故事,并选择其中一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概述。(不超过60字)

1.列举故事                                                      (4分)

2.概述故事(不超过60字)                                 (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2011年184天各具创意的展览展示、精采纷呈的文化活动、智慧透出的论坛研讨,①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无时无刻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凝聚了人类文明创新的成果,拉近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②搭建了各国科技、文化多元交流合作。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发表的《上海宣言》汇集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了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隧思考和广泛共识,为世界人民留下了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了的精神遗产。

1.更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4分)

             应为                         应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4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默写:(10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李清照《武陵春》)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4.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5.“酒”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唐代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与关心。请你写出两句关于“酒”的诗句。(课内外均可)A:                                B: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