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见贤思齐焉, 。 (《论语》)
2.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3.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5.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6.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9.默写刘方平的《月夜》。(4分)
课外拓展阅读(18分)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 ;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 去占领它。
1.解释下面两个词语。(4分)
(1)满腹经纶:
(2)惊愕:
2.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不超过4个字,4分)
(1) (2)
3.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弟子们的回答让哲学家满意了吗?为什么?(2分)
4.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2分)
5.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2分)
6.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2分)
7.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2分)
改正下面的病句。(4分)
1.国家公务员和在职教师应接受普通话水平考试。
2.艺术团道来的消息传开后,街道里的妇女、孩子许多都跑了出来。
课文问题探究:(12分)
1.“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中“恭喜”一词感情色彩如何?(3分)
。
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3分)
。
3.课文中论述“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3分)
。
4.本文作者要论述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顺序?(3分)
。
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8分)
1.那么,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 )
2.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
3.杨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 ( )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
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汲( ) 吸( )
2.版( ) 畈( )
3.即( ) 既( )
4.敲( ) 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