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问题探究。(16分) 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2...

问题探究。(16分)

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2.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什么呢?(4分)

3.为什么说仅仅进行扩散思维还不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4分)

4.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你能再补充几个事例吗?(至少两个)(4分)

 

1.主要依据是拥有创造力的人一定会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2.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 3.因为经扩散思维得出来的是几种设想,然后要通过逻辑分析,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对这些设想进行筛选和最优化,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这一过程就是集中思维,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得到真理。 4.如:牛顿“万有引力”说;哥白尼“日心说”;瓦特发明蒸汽机;我国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可从文章第十二小节中归纳出来:主要依据是拥有创造力的人一定会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文章最后一小节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扩散思维的理解能力。扩散思维:因为经扩散思维得出来的是几种设想,然后要通过逻辑分析,按问题解决的要求,对这些设想进行筛选和最优化,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这一过程就是集中思维,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得到真理。 4.本题考查学生举例论证的能力。根据提示语所举的事例一定要能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举例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因为议论文中的记叙不同于记叙文中记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具体的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6分)

1.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2.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3.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查看答案

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答(      )                  (      )                  

2.数(      )                 (      )                    

3.重(      )                  (      )                  

4.正(      )                 (      )                    

 

查看答案

把你了解的有关作者罗迦·费·因格的情况写在下面。(4分)

                                                                         

 

查看答案

写作(55分)

以“带着       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供参考的词语如:感恩、爱、快乐、遗憾……

(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秦王然怒__________            (2)公亦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

(3)秦王色__________             (4)长跪而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3分)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4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