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分析题 ①10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发射海区。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

阅读分析题

①10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发射海区。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②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的命令的时候,在一阵阵轮机声中,一支威武的船队来到了试验海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艘艘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它们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泛着浪花的航迹;接着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不一会,一架直升机来到了海区上空,不停地在那里盘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已经临近。

③突然,一个标志着火箭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受火箭出水以后,在飞向预定溅落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所发来的各种信息。(出潜艇“一分钟准备”时的操作实况:“各战位注意!一分钟准备……”压低混播)

④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一片战斗气氛。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出潜艇发射前的操作音响:“十──五,四,三,二,一,发射!”以及发射时的一声巨响)

⑤一声令下,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出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混播)

⑥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出人们的欢呼声,然后压低混播)

1.请将这段节选的录音新闻概括成一句话(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你认为在录音新闻里有没有必要加上如此优美的景物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加波浪线的“扶摇直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那它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节选的录音新闻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用波浪线从文中划出,并挑选出一句具体地谈谈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出现多处混播的说明,你能谈谈这些混播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前准备和发射过程的实况。 2.有必要。因为在文章的开头写“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了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愉快心情,也从侧面说明了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 3.形容火箭的急剧上升。 4.共有4句比喻句:①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②随着闷雷般的声响,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③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④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其作用可围绕“能使抽象的、枯燥的、深奥的事物和道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易懂”来谈。 5.这些混播将当时现场的有价值的声响直接传入听众的耳朵(如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使听众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气氛,也增强了真实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用不超过25个字的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就行了。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新闻体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心情的作用。文章的开头写“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了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愉快心情;另外,运载火箭的发射要有严格的自然环境的约束,不能随意选某一地点,任何一个时段去发射,要精心选择,文章开头优美的景物描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境意的理解能力。理解语境意,必须联系前后句的内容。“顷刻间……如同一条出水巨龙腾空而去,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说明火箭的急剧上升,速度很快。 4.本题考查学生品析文章语句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并选一句进行品析。比喻的作用是能使抽象的、枯燥的、深奥的事物和道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易懂,如:“随着闷雷般的声响,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这一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时的响声之大,令人震撼。 5.本题考查学生对《录音新闻》中混播作用的理解能力。“录音新闻”是一种比较简短,时间性很强,利用现场音响进行报道的广播形式,是由语言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的一类。音响和文字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有机的结合。内容上互为作用,风格上协调和谐。音响和文字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组成一个完美的作品。文段中出现多处混播,让读者有中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面这段新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昨天从省教育厅获悉,江苏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日前开通了集留学、培训、海外进修、国际教育展等信息于一体的国际教育交流信息专业网站(www.jseie.org),该网站将为有志于出国留学人士提供全面、准确、权威的咨询和服务。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

B.录音新闻的基本形式是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

C.通讯比一般新闻更具形象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所报道的人或事可以进行适当改动。

D.新闻最基本的形式是“让事实说话”。

 

查看答案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轻捷     班蝥        无妨    机关

B.鉴赏     人迹罕至        消释    人声鼎沸

C.绣象     绅士        盔甲    戒尺

D.质扑     博学        书塾    陌生

 

查看答案

为下列加线多音多义字选择正确读音和字义的是     

宿儒    1、sù  2、xiǔ  3、xiù

a.住,过夜     b.平素     c.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过去  1、ǎo     2、ào

a.用力弯曲     b.不顺

薄的雪1、bó  2、bò  3、báo

a.迫近         b.厚薄     c.轻视

成小球1、zǎn  2、cuán

a.聚集         b.积蓄

A.1、c;1、a;3、b;2、a

B.2、c;1、 b;3、b;2、a

C.1、c;2、a;3、 c;2、a

D.2、c;2、a;1、a;1、b

 

查看答案

查字典有误的是     

序号

应查部首

笔画

应查音序字母

音节

A

6ec8aac122bd4f6e

4

M

mi

B

7

Z

zao

C

7

D

ding

D

6ec8aac122bd4f6e

3

H

ha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