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郭沫若的《炉中煤》,回答下列问题。 炉 中 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

阅读郭沫若的《炉中煤》,回答下列问题。

炉 中 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年女郎!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因我这黑奴的胸中,

燃到了这般模样!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我自从重见天光,

原来是有用的栋梁,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燃到了这般模样!

1.给划线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8分)

勤(   )____________________  

莽(   )____________________

梁(   )____________________  

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节诗中有一个重复出现的句子,请找出来并说说其写法和表达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内蕴的情感?(3分)

4.“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一句中的“黑奴”指_____________,诗人借助这个形象想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一句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了_________,该句中划线的词语,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3分)

6.“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一句中,诗人显然是借助“故乡”想要表达对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说说“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一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和表达

了“我”究竟“燃到了怎样的模样”?(3分)

8.关于《炉中煤》的主题思想,下列说法合适的是(     )(4分)

A.诗人借助“炉中煤”的形象向他心爱的恋人表达了真诚的爱慕之情。

B.诗人借助“黑奴”身份向故乡表达了深挚的思念之情。

C.诗人借助“炉中煤”的形象向祖国表达了思念和报效的强烈愿望。

D.诗人借助“黑奴”身份向祖国亲人表达了对“年青的女郎”的思慕之情。

 

1.①yīn 热情而周到。②lǔ 莽撞,粗野。③dòng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④ gū 对不住别人。 2.啊,我年青的女郎!间隔反复,增强抒情气势。诗人把革命风潮中的祖国比喻成为年青的女郎。 3.向祖国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和愿意报效祖国的诚挚愿望。 4.炉中煤 对祖国愿意奉献出一切乃至生命的强烈情感。 5.炉中煤 喜悦、高兴的是自己终于有报效祖国的机会了。 6.祖国 思念和急切想回国的心情。 7.前后呼应 炽热、强烈、真挚的思念之情和报效祖国的愿望。 8.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正确解释词语的能力。认读生字是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多音字,“殷”作为“富裕,富足,深厚,恳切”或作为人的姓氏讲时,读“yīn”;作为“黑红色”讲时,读“yān”。②拼读“卤”时,不能拼成“nǔ”应该读“lǔ”。 ③形似字,“栋”不能误拼成“jiǎn(拣)”应该读“dòng”;“辜”不能误拼成“shēn(莘)”应该读“gū”。学生平时要注意词语意思的积累和记忆。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间隔反复的作用。学生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找出重复出现的句子,然后进行分析。阅读后发现四节诗开头的一句都是“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属于间隔反复,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如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本文运用间隔反复,增强抒情气势。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前一句是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这是诗人思念祖国的基础。因为是在对作为喻体的“年青的女郎”倾诉,所以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勤”。“不辜负”三字表达了报效之意。后一句的“思量”,不仅是指对于作为地理概念的祖国的思念,不仅是对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义的一种期望,是希望祖国为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负”。全句直接抒发了对祖国的眷念和热爱思念之情。表现“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衷心,即使化为灰烬也绝不后悔遗憾。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这一句作者吧自己比作“炉中煤”。 “炉中煤”为了他人燃烧自己,献出自己的生命。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理解分析的能力。“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这一句中诗人把自己比作“炉中煤”。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6.那条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郭沫若的少年时代,祖国内受封建黑暗统治,外受帝国主义欺凌,正是苦难重重的时候。生长在那样的环境里,郭沫若很早就有了“富国强兵”的思想。他到日本学医,也是为了“报效祖国”;但是限于时代条件,这种感情一直郁积在心里得不到抒发;只有到了“五四”这个全国人民大觉醒,爱国运动大高涨的时代,这股感情才不可抑制地冲将出来,象“煤”一样地“重见天光”。诗里写的“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这实在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流露。诗人在这里把个人命运跟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在新的时代想为祖国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强烈愿望。。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文中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的后两句都是“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在结构上形成前后照应。作者郭沫若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文中两次出现 表达了“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强烈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思念之情 8.本题考察学生对文章主旨把握能力。《炉中煤》这首诗通篇都是以炉里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点明,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眷念祖国的那种感情。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象旺盛的煤火一样。在这里,诗人接连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使得全诗虽然没有一次出现“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表达出诗人热爱和怀念祖国感情的强烈和深切。“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这两个比喻用得很出色,它正是我们理解全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性的关键所在。A、B、D三项都没有讲清“炉中煤”“黑奴”以及“年轻的女郎”在文中的比喻义,所以只能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语段阅读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凸者为邱,凹者为,神游其中,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给语段中划线字注音。

砾(   )  壑(   )  怡(   )  庞(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使与台齐:         观之正浓:        盖一癞蛤蟆:         鞭数十:

3.将语段中出自想象的语句用横线划出。

4.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____________ 。

5.第2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现多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空:

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代作家。

2.本文围读“________”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凹者为壑

 

查看答案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1.“似有物制之”一句中的“物”就是__________,“之”指代_________。

2.找出文中有“看”这一意思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横线划出直接描写螳螂的句子。

4.概括故事内容,把它作为本文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