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我们在蜿yán( )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我们在蜿yán(   )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的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chōng(   )憬、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让人们对暴力和战争充满了厌恶——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2分)

①蜿yán(       )         ②chōng(       )憬

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1分)

(A.wù      B.è )       

 

1.①蜒 ②憧   2.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试题材料为反映瞻仰石雕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四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读懂这段文字,体会文段中流露出的人们对暴力和战争充满了厌恶的情感,然后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一些形近字的写法,比如“蜿蜒”的“蜒”的写法。 2.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读法。恶的读音有“wù、è”两种,根据具体的语境,主要讲的是人物对战争的一种态度,所以此处应该读为“w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2分)

2.本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父亲的自行车

曾业桃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A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昧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像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B “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显得那么温乖;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2分)

(1)平日里:                      (2)节日里:                                                     

(3)生病时:                      (4)上学时:                                                      

2.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语言、结构等方面给文章加上批语。请从文中A、B处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3.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4.在文章结尾,“我”理解了父亲,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80字左右)(4分)

 

查看答案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2分)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3.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3分)

4.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2分)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头子”的形象。(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鸿儒中学准备组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主题语。

2.班会上,班长给大家展示了下列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纪念“九一八”国耻日全球华人爆发反日游行。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史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战争的开始。在战争中,中国死亡人数就达几千万,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日本对中国的损害无法估量。然而就在九一八事变 “国耻日”来临之际,日本政府上周不顾中国强烈反对,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再次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九一八事变”81周年之际,全球华人爆发反日游行携手并肩,组成浩浩荡荡大军,共御外侮。特别是海峡两岸同胞要以民族大义为重,超越政治分歧,团结一致,粉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钓鱼岛的图谋。

3.班会结束时,请为我们的祖国写一段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30字左右)

(备用词语:幸福安康 繁荣昌盛)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1.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这段文字选自《五猖会》,是鲁迅先生《      》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接下来父亲做的一件事是           

2.“他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味儿。”这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