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2分) 父亲的秘密 (1)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2分)

父亲的秘密

(1)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2)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3)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4)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5)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就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6)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7)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些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8)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9)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时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邻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10)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11)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12)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1.父子俩因__________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________。(2分)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4分)

2.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全文来看,第(5)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____________、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4分)

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4分)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  )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6分)

                                                                             

                                                                             

                                                                             

                                                                             

                                                                             

 

1.迷失方向(迷路) 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 2分) 撕破衣服系在树干上作求援标志  寻找蘑菇充饥。(4分) 2.当年森林历险时,父亲几乎尝遍了森林中所有的蘑菇。(2分) 3.让儿子守要木屋里等待救援   不让儿子发现自己的秘密。(各2分) 4.略 5.略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1段“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根据第2段“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 ”;根据第4段“他们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从这三个方面来填空。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15段“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来概括“父亲的秘密”。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5段“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以及“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和 第15段“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内容来分析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的秘密 4.本题考查学生品析句子的能力。可哟从环境、比喻、为下文情节发生作铺垫这些角度来品析。参考示例A1:这里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林密集、阴森的特点,点染出一种令人焦虑的气氛,暗示父子俩走出密林的艰难,也不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辅垫。参考示例A2:“巨大的笼子”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与前文“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的情境极为吻合,凸现了迷路的父子俩受困于密林之中欲出而不可得的那种焦急、无奈的心境。参考示例B1:这里的肖像描写,既写出了父亲终日寻找食物的疲惫与辛苦,又写出了父亲尝蘑菇后身体的虚弱。参考示例B2:这句话暗示了父亲尝毒蘑菇的相关内容,为下文揭开“父亲的秘密”埋下伏笔。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围绕父亲的形象来抒写内心的感受。参考示例1:父亲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如山的父爱感天动地!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些父母——有的用血肉之躯为身下的孩子撑起一方生命的天空,有的用血肉模糊的双手刨挖废墟里的孩子……父母之爱重如泰山,父母之情深似大海!我们何以为报?惟有感恩!参考示例2:困境中父亲从容镇定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人心惊胆战,惊慌失措,于是被生活的狂风恶浪所吞噬;有人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于是牢牢把握住生命之舟的方向。生活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学会从容镇定,坦然面对,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参考示例3:一个秘密的揭晓,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生死关头,他沉着镇定,用智慧开辟求生之路;危难之时,他乐观幽默,帮助儿子战胜恐惧。父爱赶走了死神,父爱创造了奇迹。漫漫人生路,有了父爱相随,又何惧风刀霜剑,崎岖坎坷?因为,父爱的名字叫睿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各题。(10分)

①来自冰岛的火山烟尘近日肆虐欧洲,迫使许多机场关闭,航班取消,国家政要被迫改变行程,甚至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灰为何如此厉害?

②和所有火山烟尘一样,冰岛火山烟尘的根源是地底岩浆。

③冰岛的火山喷发不是什么新鲜事。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这个大西洋中脊位于大西洋中间,在北大西洋这部分,是分隔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地方,可以说冰岛同时位于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上。这个中脊高出周围洋底不少,在冰岛这里,索性露出了海面,形成了世界上第18大岛。这里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方,所以经常有火山爆发,冰岛自然也就有很多的火山。这个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竟然有大约130座火山,自从冰岛有人类居住开始,已经有18座火山先后喷发过很多次。

④此次喷发的显著特点是冰火交融。除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外,冰岛境内还有许多冰川。近来喷发的火山位于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火山上不少喷发口都覆盖着冰层。3月20日,火山开始活动时,还是在没有冰层的地方冒烟,4月1日火山却直接从冰层之下开始了大规模喷发。冰火交融的第一个结果是融化的冰川形成了洪水。其次,冰水与岩浆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学上所谓的“射气岩浆喷发”。这种喷发导致火山烟尘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物质。火山灰基本上是由非常小的岩石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如此小而轻,以至于它们能够很容易的被空气托起来。所有的火山灰云柱都能堵塞飞机的传感器,并包住飞机,这样会增大飞机重量,并改变飞机微妙的平衡。这次的冰岛火山烟柱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其中含有类似玻璃碎粒的颗粒,这些颗粒在飞机极高的发动机环境温度下会融化,阻塞并损坏机械结构。喷气式飞机飞过这种灰云的话,发动机将会熄火,进而酿成空难。

⑤冰岛火山爆发带来的大量火山灰严重影响了欧洲各国航班的正常运行。不光是冰岛,连英国的所有进出航班都已经取消,从15号 中午开始,英国除执行紧急任务的飞机之外,所有飞机都被禁止飞行,繁忙的机场变成了停机坪。与此同时,爱尔兰、挪威、瑞典北部飞往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的航班也已经全部取消。法国戴高乐机场等其他20多个机场都已经关闭,德国也采取了有关禁飞措施。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全欧洲大概有100万乘客的出行受到了影响。甚至俄罗斯总理普京也取消了前往北极视察的计划。因航班取消,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也被迫滞留在纽约机场。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2.此次冰岛火山爆发的显著特点是社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简要回答。(5分)

答:                                                                                     

                                                                                            

3.第④段中划线的“这种灰云”具体指什么?它会怎样危害飞机飞行?请简要回答。(3分)

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12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令共诛令,择可立立之,以应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1.解释划线的词。(4分)

皆已失期______________      愿君召渚在外者_________________

忿恚尉________________      刘季乃帛射城上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4分)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点字哪一组与其它组意思不同(  )(2分)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B.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

C.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D.乃不知有汉。

4.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各题中表述有错误的是(  )(3分)

A.《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五部分,全书共120篇。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唐睢不辱使命》出自其中。

C.《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他的诗歌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大多描写旅人心情,故被称为“浪子诗人”。

D.《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是晋朝史学家陈寿。

2.一部《水浒》,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请列举《水浒》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义”的两个故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虎年说虎。“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沂岭杀四虎”是《水浒》中的两个精彩的打虎故事,请任选其中一个。概述故事情节。(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词背诵默写。(10分)

1.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2.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3.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早行》)

4.《观刈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说》一诗中古典诗句的融化和影响明显可见。在阅读中我们会想起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韩愈的“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诗僧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查看答案

考试结束不久,你作为学校广播站一名小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考满分的同学,原先设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英语的能力?”但看到他的父母也在场,你发觉这个问题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问题。(4分)

1.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