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大漠孤烟直,口口口口口。(王维《使至塞上》)...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大漠孤烟直,口口口口口。(王维《使至塞上》)(1分)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李商隐《无题》)(2分)

3.口口口口口口口,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1分)

4.登高望远,古人往往诗兴大发,壮志满怀。杜甫《望岳》中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5.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完整。(4分)

□□□□□□□,□□□□□□□。

□□□□□□□,□□□□□□□。

 

1.长河落日圆(1分)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3.无可奈何花落去(1分)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分)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分)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古诗文名句填写一般有三种样式: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蜡炬、凌、笼”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附加题(10分)

颜渊、季路言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1)敝之而无憾                (2)朋友          

2.划分句子节奏。(2分)

愿 车 马 衣 裘 与 朋 友 共 敝 之 而 无 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4.从颜渊、季路的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是:(3分)

颜渊:                              季路: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书——《山海经》中感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朱自清先生从父亲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了父亲深切的爱;我们呢?我们也无时不沐浴在爱的光辉中!生活中,爱的音符时刻伴随在我们左右:母亲的一句叮咛,父亲的一次轻抚,老师欣慰的微笑,同学鼓励的眼神……

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请你捕捉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以“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1.选文开头抒发对范爱农的憎恶有何目的?请结合下文分析运用了什么写法?(4分)

                                                                                

                                                                                  

2.范爱农后来的结局怎样?作者揭示其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的目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美丽如初(14分)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景物什么特点?(1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1)                                                                         

(2)                                                                             

2.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3分)

答:                                                                             

3.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3分)

答:                                                                           

                                                                               

4.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分)(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3分)

答:(1)                                                                              

(2)                                                                              

 

查看答案

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写一段描述某人神态动作的话(80字以内)。

A组: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怡然自得 懊悔  焦灼  愕然

B组:既……又……      无论……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