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儿子比我高了。
⑵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⑶“你病了。”我说。“噢,我还以为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⑷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⑸“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我说。
⑹“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找你。”他成竹在胸。“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⑺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以后该怎么办。
⑻“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儿子说。“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什么本?”他不解。“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⑼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他挣开来,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⑽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⑾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⑿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会教他独自去看病。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
⒀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⒁“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儿子骄傲地宣布。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⒂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⒃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联系语境,解释第⑽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按图索骥:
2.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3分)
( 后悔 )——( )—— ( )——( )
3.揣摩第⑻段画线句中“咬着牙”这个短语,分析它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独句成段,强调“儿子”长大了,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后悔后悔后悔后悔 |
|
B.第⑹段“我”逼问“儿子”和第⑻段“喋喋不休地指教”,表现母亲是一个冷漠的人。 |
|
C.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起到了升华主题、深化中心的作用。 |
|
D.文中的“儿子”愿意接受磨炼,在母亲的指点下,学会了独自去医院看病。 |
5.你怎样理解第⒃段画线句?(4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曾从长辈口授的“路线图”中获得过什么益处?
①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即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②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洁高尚。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明确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与人善言暖若绵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③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④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
⑤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协调的发展。
1.从文章第②、③、④段看,“友善”指的是什么?(2分)
2.文中的观点是什么?(1分)这种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分)
3.从行文来看,③、④两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陈述理由。(2分)
4.文中②、③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论证。(2分)
古诗阅读(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填空: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默写填空(4分)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3.《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在联想集团处于经营困境时,“联想之父”柳传志再度出山担任集团董事长,真可谓“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空。)
课内文言阅读(6分,每题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节选)
1.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
B.会天大雨(集会,开会) |
|
C.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
D.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
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佣者笑而应曰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
B.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乃立为王 |
|
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 |
|
D.辍耕之垄上楚人怜之 |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B、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因而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文中“置书鱼腹、篝火狐鸣”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跟陈胜一同起事而做的舆论准备。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
|
B.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
|
C.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用,因此) |
|
D.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不长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