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破译欧洲远古文字获进展
①2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破译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书面语言的“西南文字”。去年,当考古学家们在葡萄牙南部发现一块写有文字的大石板时,他们简直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②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在这块棱角分明的泛黄的石板上,刻着一些有规律弯曲着的神秘符号,它们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这种被称为“西南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绝迹。这块石板上共刻有86个字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③目前已经发现了约3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其中一些文字看上去歪歪扭扭,还有一些像交叉的木棍。其中一个像是数字“4”,还有一个就像一个蝴蝶结。它们都是被认真刻在石板上的。整篇文字笔迹连续,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念法应当是从右到左。
④尽管随着新石板的不断出土,科学家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依据,但他们的研究还是困难重重。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也没有掌握来自这一时期和这一地区的任何可读的文字。西南文字专家皮埃尔·斯威格斯说:“对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宗教信仰,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⑤逐渐达成的一项共识是,这些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多数专家认为,它们是由一个名叫塔特西安斯部落的人们创造的,但几个世纪后他们便消失了。
⑥破译工作的另一个难题是这些字迹并不标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改编自腓尼基语或希腊字母,因为它们沿袭了其中的一些书写习惯。然而,它们却又打破了这些规律,创造了新的规律。
⑦目前,专家们已经确认了代表15个音节的符号,包括7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 (摘自《参考消息》,有删改)
1.划线句“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其“非同寻常”表现在哪里?(2分)
2.第⑥段中“似乎”和“肯定”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坐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床榻桑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病愈。盖其人为漆所毒,他医皆不识云!
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延默庵诊之 延: ②必得其因而后已 已:
③盖目眶尽肿 尽: ④思食否? 食:
1.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延默庵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久之 |
B.遂命之食 |
|
C.辍耕之垄上 |
D.忘路之远近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盖其人为漆所毒,他医皆不识云。
3.读完文章,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①共凄凄,春半②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
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诗中的“尽”和“乱”两字描绘了“春半”时节怎样的景象?(1分)
2.面对二月春景,诗人为何生发了“如秋”之感?(2分)
对下列文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有一天,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散步,一边走一边愉快地聊天。忽然有位青年用棍子打了他一下,跑了。他的朋友见了,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糊涂了,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踢他一脚吗?”
|
A.稍有委屈就想报复,绝不是一个高贵的人的行为。 |
|
B.在浅薄的人面前,喜欢较真的人只能反衬出自己的浅薄。 |
|
C.面对他人的无理取闹和恶意的伤害,我们应该选择避让和退步。 |
|
D.一个人的涵养和厚重常常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
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时间也真是不可捉摸, ,诸如此类,都显示时间的印痕。
①例如撕去的日历、飘落的秋叶、老人的白发、美女眼角的鱼尾纹
②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
③随手掇拾几个生活细节
④无形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
|
A.④③②① |
B.②④①③ |
C.①②④③ |
D.④②③① |
下列诗句中与“莲”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清塘饮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衣。
D.花中君子来哪方?婷婷玉立展娇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