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3分)
2.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3.第四段中,“蹲 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 ?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4.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4分)
朦胧诗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流行的诗体。它的流行有时代的原因。但朦胧的手法大体相似,即多用象征、暗示,意象迭出等。通过你学过的朦胧诗,你试着说说下边这几句诗的大致意思。(3分)
“妈妈,我送给你一束荆棘,但玫瑰会在荆棘之中开放”。
名著阅读。(2分)
鲁迅在《故乡》之中描写了儿时天真活波的闰土变成了一个麻木迟钝的农民,作者在文中说:“多子,饥荒,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你觉得这把闰土变化的原因慨括完了吗?联系鲁迅的其他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用诗文原句填空。(8分)
1.长江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6.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7.此行何处, 。(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
③诣太守 ( ) ④咸来问讯(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作答。(2分)
5.你觉得文末“后遂无问津者”有什么言外之意?请说出你的理由。(2分)
默写。(共9分)
1. ,波撼岳阳城。
2.《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石壕吏》中通过对比映衬,突出官吏凶暴、人民悲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爱莲说》表现作者感叹同自己兴趣爱好的人很少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