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作家、作品和朝代或国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爱莲说》——刘禹...

下列作家、作品和朝代或国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爱莲说》——刘禹锡——唐

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现代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法国

D.《石壕吏》——杜甫——唐代

 

A 【解析】 试题分析:A. 《爱莲说》——周敦颐——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1分)

2.“怀旧空吟闻笛赋”这句是什么意思:                   

                                               (2分)

3.这首诗的五、六两句蕴含了什么哲理?

                                               (2分)

 

查看答案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甲]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选自<江天一传>)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传>)

1.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尝人曰语:告诉。

B.畚土筑垣以居躬:亲自。

C.入学舍窃:私下。

D.冕小儿若不见恬:恬淡,因在佛寺读书,心境淡泊。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3分)

A.事母及抚弟天表暮归忘

B.县令傅岩其才安阳韩性闻而

C.每试,拔置第一听已默记

D.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安阳韩性闻而

3.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分)

A.江天一年幼时就有孝顺的品性,父亲去世了,他就侍奉母亲,抚养弟弟。他认为,读书人必须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写好文章。

B.王冕年幼时却不大孝顺,父亲叫他去放牛,傍晚竟然忘了把牛带回家,以致这头牛践踏了人家田里的庄稼,父亲因此发怒打了他一顿。

C.江天一和王冕都好学,苦读,这是他们的共同点。

D.他们之所以能够成才,除了他们自身好学苦读之外,江天一得到县令傅岩的赏识,王冕得到母亲的支持和老师韩性的指点。

 

查看答案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上文中对沙尘暴的有利的一面作了分析,以下哪一项与原文不符? (    ) ( 3分)

A.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B.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C.沙尘暴能有效缓解酸雨。

D.沙尘暴造就的黄土是我国最肥沃最宜于耕种的土壤。

3.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有的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区种草较之种树更科学。

B.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一点关系也没有。

C.第⑨自然段中“过度的放牧和农耕”中,“过度”一词作了必要的限制,不能取消。

D.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会生长与这个自然带相适应的植被,这是人类无法改变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