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悠悠寸草心(11分) ⑴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⑵社长审视着他的...

悠悠寸草心(11分)

⑴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⑵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⑶“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⑷“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⑸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⑹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⑺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⑻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⑼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⑽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⑾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⑿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2分)

2.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2分)

3.第⑼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2分)

4.题目“悠悠寸草心”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何作用?(3分)

5.下面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爱是理解的别名。

B.百善孝为先。

C.儿行千里母担忧。

D.百学须先立志。

 

1.(2分)(1)“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了”(2)说明青年在给母亲洗脚之前,并不了解母亲为养育他所受的辛劳。 2.(2分)因为不爱父母者,不会热爱企业。 3.(2分)(1)插叙。(2)交代青年的家庭背景、帮助事件展开,丰富叙述的内容。 4.(3分)题目化用了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此为题,更生动地表达了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子女长大成人;子女不应该忘记父母的恩情,要好好孝顺他们,报答他们的养育恩情。 5.(2分)(D) 【解析】 1.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从文中找出“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了”即可;学生能结合全文理解句子含义,表述合理即可。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此处应紧扣文章中心主题“爱”来理解作答。 3.这是对记叙文记叙顺序的问题的考查。学生应了解插叙情节的内容,明确插叙情节在文章中对情节叙述和人物刻画的表达作用,结合语境做具体分析和回答。此处是交代青年的家庭背景、帮助事件展开,丰富叙述的内容。 4.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此处文题在主题思想上生动地表达了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子女长大成人;子女不应该忘记父母的恩情,要好好孝顺他们,报答他们的养育恩情。 5.D与本文中心主题“爱”不相符,所以不合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题。“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水浒传》中描写鲁达的两个经典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空(6分)

1.《沁园春 雪》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政治蓝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            ,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

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5.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查看答案

公众科学素养事关国家的竞争力。下面是某部门对“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调查情况统计表,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本报讯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共青团中央开展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 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这项活动,拉开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

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活动专题网页上,网友们点击查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阅读感人至深的先烈诗抄,并纷纷通过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和缅怀。自4月2日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各网站专题网页献花的总人数已达到800多万人次,超过10万人写下了留言。

A.青少年网上缅怀革命先烈

B.共青团中央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

C.青少年网上点击查看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D.各大网站开设缅怀革命先烈专题网页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B.宋濂求学的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D.孟子认为在“生死”与“义”的问题上,“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