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句默写(8分) 1.汉乐府《长歌行》一诗中,最富于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

古诗句默写(8分)

1.汉乐府《长歌行》一诗中,最富于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词》一诗中诗人借助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两句有关月亮的诗句                           

5.请写出两句描写月亮的古诗: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略 5.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默写时,除了注意“徒、暮、碧霄”等重点字,有时还要注意“最富于人生哲理的诗句、抒发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借助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写出两句有关月亮的诗句”等提示语来默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芦花荡》一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岁月里,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子,他给抗日将士带来欢乐,也让日本鬼子胆寒。他自信,自尊,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B.《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的代价。

C.《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文章选自《呐喊》。

D.《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查看答案

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3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3分)

A.名副其实 富丽堂皇 眼花瞭乱 大庭广众 

B.杀戮 莫明其妙 张惶失措 垂手可得

C.号淘大哭 脍炙人口 荡然无存 情有可原 

D.愧怍 贻笑大方 世外桃源 再接再厉

 

查看答案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3分)

(1)            (2)              (3)              

2.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2分)

(1)                                 (2)客之                       

(3)知不如                               (4)谤讥于市朝                 

3.翻译。(4分)

(1)、臣之妻私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邹忌采用什么方法让齐威王听进劝告的?(1分)

 

查看答案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

1.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3分)

(1)            (2)              (3)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2分)小惠未徧        ,           

3.解释加点词语并指出其是哪种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4分)

(1)牺牲玉帛       ,            。          

(2)神弗福也       ,             

4.翻译。(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为什么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这说明他具有怎样的素质?(2分)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的这句话向鲁庄公解释了实战中哪方面的知识?这说明曹刿还具备什么素质?(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