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3分)
A.这几段的内容和文题《社戏》毫无关系,可以去掉。 |
B.第一段的“飞”与第二段的“跑”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
C.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
2.品析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3.对上文第②③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们的辛勤劳动。 |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C.用美的景色来衬托船行之快,表现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
D.写航船德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家乡美景的热爱。 |
课内古诗文默写。(4分)
1.思悠悠,恨悠悠, , 。
2.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 , 。”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红烛品格。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古诗词名句默写。(10分,每小题1分)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 ”一句借优美的景色反衬了主人公反复地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历程。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酒酣胸胆尚开张。 , ”同样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老当益壮的豪气。
7.“愁”本无形,但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其生花妙笔化无形为有形,如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的“ ,载不动许多愁”……
8.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
”一句可以看出词人的的人生理想。
9.《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 这名话阐述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10.英雄不论出身贵贱,有能力与勇气才是成功的关键,早在两千年前,陈涉就用“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
写作展示(50分)
没有太阳的地方,昏暗一片;没有太阳的时候,凄冷酷寒。
太阳升起,光明无限;太阳升起,生机盎然。
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文内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等信息。
深层次阅读赏析(14分)
上天种的花
古 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1.阅读选文第①——⑩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事件发展过程 |
|
|
采摘蘑菇 |
品尝蘑菇 |
人物内心变化 |
|
紧张喜欢 |
|
满足骄傲 |
2.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2分)
3.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4.体会第⑤段第一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2分)
终于成熟了。
5.选文第⑨段和第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