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感动温州”人物“兰小草”是谁,无人知晓,但“兰小草”的善举,家喻户晓。
B.“地沟油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C.温州是水乡,河网纵横交错,这给各地的端午节划龙舟活动带来了便利。
D.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下列划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锐不可当(dāng) 赃(zāng)物 仄(zè)歪 地窖(gào)
B.张皇(huáng)失措 提(tī)防 阻遏(è) 奔丧(sàng)
C.负隅(yú)顽抗 寒噤(jìn) 瓦砾(lì) 颤(chàn)巍巍
D.转弯抹(mō)角 溃(kuì)退 憎恶(wù) 震悚(sù)
以《那一刻,他(她)很美》为题作文
要求:选择你身边的一个人物,通过一次典型事件,详细刻画一个细节,展示人物美好的品质。字数不少于600。
草书大王(10分)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下列句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索笔疾书执所书问曰 |
B.丞相自若也若听茶声然 |
C.汝胡不早问燕山胡骑鸣啾啾 |
D.侄罔然而止罔不因势象形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⑾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⑿,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⒀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⒁所闻,皆叹惋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 ,字 , 代著名诗人。(2分)
2.解释下列实词(2分)
①便要还家 ②咸来问讯 ③乃不知有汉 ④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2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⑿,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作者在写这篇课文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理想?(4分)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法国沦陷区。德国军官把一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有神地掠过悲愤又无奈的人群,慢慢举起凝着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字来,众人轰动。德国军官震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士兵昏厥过去。一盆冷水把他浇醒,他又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一个更大的“V”字,向蓝天伸去。全场一瞬间死一般沉寂,旋即海浪般沸腾。
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栗了,他没有想到这个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竟是这般无处不在,无可匹敌。他垂下头来,看到台下的民众都张开了自己的手臂。
那个德国军官在一刹那间突然明白了他半生都未懂的一个道理:即使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也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1.美国士兵用中指和食指比画出一个“V”字来,表明什么意义?(3分)
2.文中划线句,写众人为什么先“沉寂”后“沸腾”?这写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3分)
3.文中描写美国士兵两次用手打出“V”字,在场的敌人和众人先后有怎样不同的反应?他这一英雄行为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4.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给本文拟个恰当的标题。(3分)
5.结尾那句话阐明了德国军官突然明白的道理。古近中外阐明同一道理的类似的格言还有许多。请你举出一、二句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