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 , ; , 。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昨天,杭州首批600名网络保安员开始正式上岗,监控全市网吧、网站、宽带公司、病毒公司的网络安全。
据了解,网络保安员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是网络、人防、技防业务。今后网络保安员将进入全市900余家网吧和近4000家网络介入服务单位,每个网吧至少要安排保安员3名。网络保安员没有执法权,主要通过网络监控,为服务单位及时删除各种不良信息,一旦发现有人在浏览黄色网站或者在网上“钓鱼”,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网络保安员将立即叫停违法行为,然后向网监部门报警。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在日常生活里,布衣荆 chāi者有之,洗去铅华者有之,也有被沦为乞丐者,但这些现象未必能与朴素画上等号。朴素是酝酿力量的源泉,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旦社会失衡,贫富两厢列阵对 zhì,终极的胜利者注定是貌似弱小的朴素。从事革命的方志敏和,经手的款项“总在百万元之上”,但他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将过手的金钱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他在1935年身陷囹圄时,挥笔写道“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法宝!”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2分)
荆 chāi 对 zhì 酝酿( ) 囹圄( )
2.请为“他矜持不苟”中的“苟”字选择最恰当的解释,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分)
选义解释:
A.浪费 |
B.姑且 |
C.随便 |
D.贪污() |
理解句意:
3.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结合语境仔细修改。(3分)
仅从修改语病的角度看,一般的改法是
从使句式更整齐的角度看,最佳的改法是
写作(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可它又鲜活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去追寻了理想,从生活中的小事感悟了深刻的人生启迪,在蝉、贝壳、藤萝花的触动下引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而童年的乐趣又是多么真挚地铭刻在我们心间。是呀,世间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值得我们珍惜。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2)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3)不能以话题为题目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解析】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持祭祀的人。 (2)舍人:指左右亲近的人。 (3) 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 (5)画地:在地面上画 。
(1)引酒且饮之( ) (2)蛇固无足( )
(3)遂饮其酒( ) (4)为蛇足者( )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赐其舍人卮酒 |
B.遂饮其酒 |
C.终亡其酒 |
D.其恕乎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传不习乎( ) 死而后已( )
2.把下列句中“知”字指代内容的相应代号填写在括号里( 3分 )
(1)人不知而不愠 ( ) (2)温故而知新 ( ) (3)是知也 ( )
A. 通“智”,智慧 B. 了解 C. 知道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传说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还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教育思想?(请你举出一个)(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