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草书大王(8分)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

草书大王(8分)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索笔疾执所问曰

B.丞相自听茶声然

C.汝不早问燕山骑鸣啾啾

D.侄然而止不因势象形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2分)

 

1.B 2.(1)这是什么字呢?(2)张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3.该责怪的是张丞相。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儿问。 【解析】 1.B中二者都是“好像”的意思。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熟视”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3.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表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仿佛若有光(          )  ②屋舍俨然(            )  ③阡陌交通(          )

病终  (         )  5处处之(            )  6欣然往(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词。

溪行  (      )       ⑵便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渔人甚异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5.如果让你长期住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不出来,你愿意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我们一样爱他们(12分)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题目中的“他们”在文中指哪些人?(2分)

2.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2分)

3.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方子儒:                                                           

年轻人:                                                           

4.在小说情节展开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3分)

有点尴尬→(        )  →(          )→笑了→(            )→满怀歉意

5.“思想可以撒播,爱心能够传递”。请从文中找出可以引发这种感触的句子,抄写在下面(1分)

 

查看答案

(15分)

①“她挂花了!”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⑧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⑧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

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⑥“我没脸见人。”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本文作者              ,“白洋淀纪事”的另一篇小说是《           》(2分)

2.“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2分)

3.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

用?(2分)

5.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

6.文中的老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吗?(4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陶渊明是清代大诗人,又名潜。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情

景。

C.《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一篇,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

表。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他愤怒地谴责了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