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12分) 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12分)

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

(选自2010年第19期《读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2分)

3.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

5.文章说,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可走。你赞成走哪条路?说说你的理由。(3分)

 

1.我们要给父母安全感。(2分。如果答成了题目,只能得1分。) 2.“父母框架”是指他们的人生经验(或父母自己内心的标准,2分。) 3.对比论证(1分) 作用:将父母标准下的两类孩子加以比较分析,对比鲜明,有力地阐述了“标准”的内涵。(2分。意近即可。) 4.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2分) 5.例:我赞成走第二条独立之路。因为只有你独立了,能自食其力了,父母看到了你的成熟和强大才会放心,这样你就为父母提供了安全感。(开放题,其中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这是对议论文中论点的考查。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2.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父母的人生经验”即可。 3.这是对论证方法的考查。学生应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例证、喻证、引证等论证方法,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处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有将父母标准下的两类孩子加以比较分析,对比鲜明,有力地阐述了“标准”的内涵的作用。 4.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5.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五一 是 几 号(1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

第一次,爹送我报到,走到学校门口,突然停下来,把行李从左边的肩膀换到右边,咳嗽了声,冲地上重重地吐一口痰,用他山里人的嗓门儿冲我吼道,老丫头,给爹念念,这木牌子上写的啥玩意儿?我看见好多道含义复杂的目光,全都落在我和爹的身上,好像我们是怪物。这些目光烤得我脸红心跳,我跺跺脚,没理爹,逃似的跑进了校园里。

爹根本没发现我已经不高兴,迈着大步,咕咚咕咚地从后面追上来。走向宿舍的一路上,爹非常兴奋,只要遇到人,不管人家理没理他,他都扯着嗓门儿,用手指着身边的我,自豪地说我是他的老丫头,考上了某某大学。还说,我从小就是学习的材料。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带着怨气喊了一声爹。爹却不以为然,在宿舍里,对同学们又介绍了我一遍。然后,爹卷一支旱烟,心满意足地吸两口,又补充道,俺家老丫头是个要强的孩子,这回小家伙有大出息!

爹第二次来是在一年前,像现在一样,正是五一节前夕。同宿舍的姐妹们都在说黄金周的假期,计划着去哪里旅游。爹没有敲门,咣当一声推开宿舍门就闯进来。惹得姐妹们顿时一阵惊呼,慌作一团——天气热,她们都穿得很少。爹一点儿也没意识到了一进门就喊我老丫头,问我,带的山野菜吃没吃光。对我说,妈让他给我又送一袋子来。我看看姐妹们,再看看爹,脸上一阵发烧。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的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捧出一把把野菜,自作主张地放在姐妹们的床上,还不厌其烦地说,菜已经用盐腌好了,拿热水泡泡,就能下饭吃。

爹送完了礼物,卷一支烟,毫不理会姐妹们捂住鼻子嘴,坐在我床上有滋有味地吸了几口后,听见了姐妹们说黄金周旅游的事。他站起身,问她们,黄金周是什么意思?一个姐妹憋住笑告诉他,黄金周就是7天的长假,可以不用上课。爹就更加纳闷儿,问,好端端的,学校干啥要放长假?那个姐妹轻声地笑了,另有两个姐妹也笑出了声。一个姐妹忍住笑说,因为要到节日,五一劳动节,所以学校才放假。爹又问,劳动节是什么节?

我无法忍受爹再这样问下去,抢着告诉他,劳动节就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也叫五一节。

爹似乎明白了,点着头,反复念叨着劳动节和五一,从嘴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突然又问了一句劳动都是些啥人呢,谁答应让他们过节的?

爹这句话说完后,宿舍里的姐妹们再也忍不住,一齐发出了响亮的笑声。爹也咧开嘴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老丫头,那个劳动节——五一是几号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眼泪就流了下来。爹没看到我的泪水,又接着问姐妹们,旅一次游得花多少钱?

爹离开学校五天后,我收到了他寄来的300元钱,在附言里写着旅游两个字。半个月后,我收到了爹的信。爹不识字,信是我的小学老师代写的。在信里,爹问我,寄的钱是不是已经收到了。爹还说谎:爹的老丫头和别人比,不缺啥也不少啥,人家去旅游,你也得去旅游,钱可能不太够,找便宜的地方去游吧!在信里,爹还说,他知道了五一是5月1号,他还知道了,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后,爹让我放心去旅游,不用惦念家里!在信纸的背面还写着一句话:祝老丫头劳动节快乐!

我没想到,暑假回到家时,竟然看见爹瘸了一条腿。爹看见我,有些慌张,咧开嘴笑了笑,响亮地冲着屋子里喊,她妈,赶紧杀鸡,咱老丫头回来了!

妈告诉我,爹的腿是在崖上采山野菜时摔断的,那面崖很陡,但长的野菜很新鲜,一看就知道能卖好价钱。妈还说,你爹盼着多采些野菜,妈快点还上那300元钱的债!

爹从此再没来过我的学校。

1.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试分析文章标题《五一是几号》的作用(2分)

3.文中多次出现“老丫头”这个词语,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4.文章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2分)

5.体会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爹打开口袋,妮子妮子是叫着,用他的两只大手,从袋子里出一把把野菜……

6.文章中划线的句子两次写到了父亲的“笑”,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说一说两次笑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年级组长就“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之关系”对初中三个班(每班4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效  果

习 惯                   

进入年级前50名

进入年级前50到100

排在100名之后

一班:讨论学习

6人

9人

25人

二班:安静学习

14人

10人

16人

三班:时讨论,时安静

7人

21人

12人

1.根据上表,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简要分析产生上述结论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7分)

1.江山如此多娇,                 。

2.                     ,只有香如故。

3.鸡声茅店月,                    。

4.《观刈麦》中表现炎炎烈日下,丁壮妇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        ,                  。

5.《陈涉世家》中“                  !”一句表现出陈胜具有远大的理想,非凡的抱负他在两千年前就不信宿命,曾说过一句震撼历史的话:           ”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的是鲁智深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故事,有力地表现了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而又     的性格。

2.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教导儿子要做一个“                ”。

3.“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          的名言。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鸡声茅店月,           

2.                   ,只有香如故。

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农人们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4.请写出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要求写连续的两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