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5分) 1.学校的图书室向全体同学开放,大家可以借阅喜欢的书籍,增长...

综合性学习(5分)

1.学校的图书室向全体同学开放,大家可以借阅喜欢的书籍,增长自己的知识。只是很多同学来到图书室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大声说话,已经影响到了专心看书的同学。

请你替学校图书室设计一条简洁的标语,提醒在图书室大声说话的同学保持安静。(2分)

2.课外阅读能增广见识,丰富语言积累,对同学们有莫大的好处。只是目前发现许多同学在选择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忽视了那些经受了时间考验沉淀下来的代表着文化精髓的文学名著,手中总是握着代表快餐文化的商业性的漫画书,甚至上课的时候也忍不住偷看。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一段劝说这类同学的话。(3分)

 

1.(2分)学海无涯,用心感受,请勿喧哗(写出保持安静的意思即给分 2.(3分)略(写出劝说的意思,句子通顺即可给分,字数过少以及未使用第一人称都要酌情扣分) 【解析】(1)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2)语言交际一般要有称呼语,语气要委婉,用语要简明得体。答案设计合情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大自然神奇而美妙,人生充满快乐和希望,大千世界的人与物,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欣赏。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是缺乏信心的人,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然、欣赏人生;善于欣赏自己、欣赏他人。

  “欣赏”就是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小至今,我们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从中领略到了独特的趣味。

  请以“欣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5分)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著:置。

1.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梅花品格的?(2分)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桃花源记》选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陶侃惜谷

《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A.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类)

C.汝既不(田地)

D.执而之(用鞭子打)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豁开朗数年恒不一见

B.大惊蒙始就学

C.执而鞭何陋

D.戏贼人稻出淤泥不染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4.选文(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选文(二)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地球上的森林有什么功能?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回答)(4分)

3.第三段中划线词“近百年间”“三分之一以上”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森林遭到破坏以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三例。(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处慎其所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喷以烟(慢慢地)

B.与善人(房子)

C.数十(鞭打)

D.如入鲍鱼之(店铺)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如入鲍鱼肆见藐小

B.是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丛草为林

C.项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D.久而不闻香必细察纹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从《童趣》这故事中,你认为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5.《处慎其所》中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读了这段话后的感想。(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