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这首词总写北国雪景的是                             ,写虚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2.请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作赏析。(3分)

3.词的下阕“惜秦皇汉武”一句中的“惜”能否删去?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4.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含义?(3分)

5.反复默读词的上阕,用自己的话描绘上阕所写的景色。(2分)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2分)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机勃勃。(3分) 3.不能删除。因为“惜”在稳重有多种意味:(1)包含了对英雄人物的喜爱,含有褒意;(2)批评了历史英雄的不足;(3)包含着后来者居上的气概,自信必将胜过前人。如果去掉,则以上深意表现不出。(3分) 4.历史上像秦皇汉武之类的英雄人物都已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诗人坚定自己一定不负历史的使命,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3分) 5.略 【解析】 1.能够理解“总写”“写景”理解点,用原文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虚写”即想象的句子,填写正确即可。 2.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这里从诗词表现手法即“以动写静”“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来进行赏析,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3.理解诗词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诗句中“惜”的表达效果,在这里“惜”包含对英雄人物的喜爱;批评了历史英雄的不足;包含革命毕生的信念。 4.了解诗词写作的背景,结合诗词内容,体会诗词主旨,作为主旨句,这里表达了诗人坚定自己一定不负历史的使命,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 5.内容表述合理,语言生动形象,流畅自然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8分)

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但是,雨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雨的风韵雅致、奔涌气势……

1.活动一:听雨

雨啊,大自然一个跳跃的音符。不同的季节,雨给我们的感受都不一样,给人的心情也颇有不同。请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对雨的所见所闻,找出一些描写对于各个季节的雨的声音词语。(2分)

春季的雨:                                 

夏季的雨:                                 

秋季的雨:                                 

冬季的雨:                                 

2.活动二: 说雨

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农人眼中的雨是丰收而喜悦的,灾民眼中的雨是充满无助的,这就是大自然的雨——变化无穷,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下面,请你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述你心目中雨的别样情形:(2分)

我们眼中的雨:                                                             

3.活动三:赏雨

雨,正是因为她的多姿。她的风情,让总多的文人墨客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同学们平时肯定收集了很多有关雨的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2分)

我收集的诗句:①                                                

                                                

4.活动四: 写雨

雨给人们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当人们在观雨时,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因而,雨又多了一些比喻、象征意义。请指出下面两句诗诗象征意义。(2分)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查看答案

阅读小诗的第一、第三小节,补写第二节,使之连贯(3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

 

查看答案

认真阅读下面这段话,找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4分)

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暗香浮动与国色天香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坦然;③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至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文中有两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应将       改为        

2.划线句有一处语序不当的错误,请修改后抄到横线上                    

3.划线句有一处搭配不当,请将修改意见写在横线上                      

 

查看答案

阅读《约法三章》一文,完成小题。(14分)

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3),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4)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5),偶语者弃市(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7)。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2)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霸上;古地名。(3)组:绳索。(4)怀王:即楚怀王。(5)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6)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7)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8)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4分)

①诸将言诛秦王___________   ②父老秦苛法久矣______    ___

③诸吏人皆案堵如___________ ④人又喜______    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系颈以组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完成小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②?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③,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⑤。

【注释】

①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      千古兴亡:指漫长的历史上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

③      年少:指孙权,他继承父兄遗业占有东吴时才十九岁。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④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      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1.词中“                  ,                    ”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1分)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形象。(2分)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