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学会欣赏》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优秀的人总是相互欣赏的。”苏...

阅读《学会欣赏》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优秀的人总是相互欣赏的。”苏格拉底常这样对学生说。

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此,妄自菲薄和恃才傲物都是不可取的,它只会使人沦于平庸。而正确地欣赏别人就会使平庸变得优秀,使自卑变得自强,使消沉变得进取,使自满变得谦逊。

③春秋时期,管仲少时贫贱,早年曾与好友鲍叔牙以经营小买卖为生。管仲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收了应得的那一份,还要再添点儿。鲍叔牙手下骂管仲贪得无厌,鲍叔牙替他辩解说,他家里人口多,开销大,我自愿让给他。管仲带兵胆小怕事,手下士兵不满,而鲍叔牙却说,管仲家有老母,他为了侍奉老母才自惜其身,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牙百般袒护管仲,是因为他知道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还没有机遇施展。管仲感叹道:“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就这样,他们成了莫逆之交。后来,管仲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成了齐国宰相,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④鲍叔牙欣赏管仲,百般袒护,连齐桓公的重用都让给管仲,而他却心甘情愿。可见,欣赏别人将有多大的气度与胸襟。这好比幽谷香兰,使人愈嗅愈香;峻岩劲松,使人愈压愈坚。

⑤而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总是以狭隘的目光去看待一个,挑剔,蔑视。他们只看到的缺点,将的缺点无限的放大。他们看不到的优点,总以打击,贬低的态度去评价一个。冷静地想了一下,这些为什么会如此的愚蠢,因为这些贬损的话除了能在闲聊时给他们的巴带来一丝快感之外后,再也不能给他们创造任何的值得愉悦的东西,而会招致他的愤恨,影响际关系。

⑥法国著名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让我们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摒弃自卑、自负和自满,去正确地欣赏别人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③-⑤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3.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在社会交际中,“欣赏自己”才是最高的“至理名言”。结合选文,谈谈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4分)

 

1.(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 2.正反对比论证,突出“欣赏别人就会使平庸变得优秀,使自卑变得自强,使消沉变得进取,使自满变得谦逊”的观点。 3.略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从标题、开头、结尾来考虑,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就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的。 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的一般方法为:论证方法+表达效果,根据“鲍叔牙欣赏管仲”“现实中的人以挑剔、蔑视的眼光看待一切”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本文的观点来分析表达效果。 3.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结合选文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神奇的纳米纸》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纳米纸实际上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用纳米材料制作的纸,或者是采用纳米技术对纸张的某种性能进行改善而制造出来的纸张。

②“以后要捅破一张纸就没那么容易了”。这句话说的是近来出现的高强度、超韧性纳米纸。这些纳米纸的共同特点是柔韧性极强,虽轻却具有超出钢铁的强度。

③2008年6月,瑞士科学家宣布成功研制出了一种高强度的纳米纸。该纸的发明人伯格伦德博士表示,这种纳米纸韧性极佳,很硬,是利用传统纸张中发现的生物材料——纤维素制作而成。机械测试显示,该纸的强度比普通纸整整高出200倍,达到了目前建筑用钢的水平。

④不要这就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纳米纸了。2008年10月,有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它看上去像复写纸,比重是钢的1/10,强度却达到了钢的500倍。这种纸使用一种被称作“纳米碳管”的碳分子制成。这种神奇的纳米纸中的纳米碳管的直径仅有十几纳米,约为人头发直径五万分之一。

⑤除了上述的纤维素、纳米碳管纸外,2007年7月,英国《自然》杂志还报道了石墨微粒制成的纳米纸。这也是一种比钢铁还硬但极其柔韧的超级纸张。该种新型纸张由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制造成功。研究人员在经特殊处理过的水中将碳纳米膜氧化物微粒驱散,然后用滤膜过滤。他们发现,水能够使这种微粒在过滤器表面形成一种纸状薄层;该纳米纸比由碳纳米管制成的纸张还要强韧并能加工成各种尺寸。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纳米纸怕水,浸泡在水中会慢慢分解。

⑥既然这些纳米纸的重量很轻、韧性优越、强度又出奇得高,那么,它们自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防弹衣、太空服,还有汽车、飞机以及航天器的结构材料,都必将成为这种纳米纸的用武之地。 (节选自2012年第6期《趣味物理》)

1.文中介绍的纳米纸有那些神奇之处?(3分)

2.第③段中划线的“整整”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3.第③——⑤段的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作文(50分+3分书写分)

下列内容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①品味____________(提示:横线上填入“生活”、“快乐”、“友情”等词。)

②我拿什么回报你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1分)

菜花(孙犁)

①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②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③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净。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4今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来了一个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来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了。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来不少蜜蜂儿。

⑤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6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长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地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帮菜根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7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二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蜂群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8一九四六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来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来,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来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的。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幅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院卖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9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⑩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

⑩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

1.文章描写三种菜花.其中白菜花的外在特点是什么? (不超过25字)作者赋予菜花的美是怎么样的美? (2分)

答:白菜花的外在特点                                                      。作者赋予了菜花                的美。

2.本文写菜花,为什么除了写大白菜,还要写大旱萝卜和油菜花?(分条说明,不少于2点)(2分)

3.第8段作者无限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回忆父亲?(2分)

4.文题"菜花",从文章结构的角度看起了什么作用?它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什么?文章主旨是什么?(3分)

5.“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句话富有象征意义,它形象的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查看答案

课内阅读(11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应填的词语分别是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2.从新闻主体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2分)

               ②                      

3.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特点的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

4.本段共17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3一12/13一17

B.①/②一⑦/⑧一17

C.①/②一⑤/⑥一17

D.①/②一⑨/⑩一⑩-17

5.本文第1112两句话蕴涵的感情色彩是(    )(1分)

A. 嘲讽    B 批评     C 斥责     D 抨击

6.“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7.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谈谈这段议论在文中的作用。(2)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意思。(4)

①可爱者甚                     ②亭亭净                       

清涟而不妖                   ③花之隐逸者也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有闻 芳草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外直 指豫南

D.陶后鲜有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点?(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